网上科普有关“中药包括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药包括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问题一:中药有哪些?是什么药效? 甘草,党参行,补气轿
问题二:艾茸是什么中药,它有什么功效 茸为白字,因改为艾绒,就是艾叶捣后去杂质制成的绒,针灸用。艾绒和艾叶的功效相同,温暖下焦,疏通经络。可以煎服也可用于灸穴位。
问题三:常用中药都有哪些名字 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 广丹 大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山奈 捎行┿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莲 木香 木通 木贼 木豆 木笔 木蓝 牙皂 瓦松 瓦韦 贝子 贝母 贝齿 牛至 牛黄 牛膝 牛蒡 见愁 手参 毛鸡 毛茛 毛姜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参 乌茜 乌韭 乌药 乌头 乌桕 乌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双花 双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艾片 艾蒿 石韦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龙脑 龙眼 归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姜 生军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参 白苏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蔹 白微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黄 地椒 地榆 地笋 地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当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中草 曲莲 肉桂 肉果 朱砂 向前
问题四:我国中药有哪些 50分 我国中药大部分都反映在全国和各地中药志或药用植物志、动物志等著作中。现已知中药资源总数有12807种,其中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
一般分为:解表药:清热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 祛风湿药: 活血化瘀药:
行气药:止血药:芳香化湿药:消食药: 利水渗湿药:
安神药:补虚药: 泻下药:
问题五:中国有什么中药,分别是效果是什么 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 *** 成类的过程,即称为分类。分类的方法,是人们认识和区分事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中药的分类,就是根据中药同和异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从而达到掌握药物特性和更好地利用药物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科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切合实际的分类方法,将众多无绪的药物进行系统的分门别类,对于中药的认识、掌握和利用,可以提高效率和提供许多的便利。 中药的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天官》就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对于其中的“五药”,汉代郑玄注曰“五药:草、木、虫、石、谷。”可见在汉代已有对药物进行分类的论述。在本草书籍中,分类的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根据其药性、功效、毒性等特性,将365种药物分别归纳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类。此后,梁代陶弘景在其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在“五药:草、木、虫、石、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无实等七类,从而确立了中药按自然属性的分类方法。越到后世,不仅分类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而且分类的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中药分类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传统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系统:即药性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药性分类法,是根据中药药性、功效等特性进行分类的一类分类方法。因为它有利于医家掌握药物性能,故为历代医家所习用。性能是药物有别于其他物质的最大特性,因此大多数本草书籍的分类,都少不了用它来进行归纳。这也是多数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书籍,仍保留了三品分类方法的原因。 药性分类法,首创于《神农本草经》,它的三品分类法,以“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为其分类的理论依据。虽然分类比较简略,但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本草典籍中,三品分类开创了药物分类的先河,因此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梁代陶弘景创立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但一直到唐宋金元,历代修订本草,仍然保存了三品分类的属性,并以之作为分类的依据。即使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彻底打破了三品分类的方法,但仍在药名下对《本经》、《别录》药物的三品属性作了注释。然而由于药物的日益增多和对药物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这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便日见暴露出来,单凭三品分类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后世医药学家,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出了更为切用的分类方法。如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首创了“十剂”分类法,根据药物功效归纳为“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类。它的分类理论是:“宣可去窒,……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涩可去脱,……滑可去著,……燥可去湿,……湿可去枯”。这对于临床用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金元期间的李东垣,将临床常用的100余种中药,根据升降浮沉的理论,将其分成五类。又署名为李东垣而实为后人所托的《药性赋》,则按药物四性(寒、热、温、平)进行分类。尤其是明、清以来,医药学家们相继总结了不少临床实用的功效分类方法。如明代王纶在其所著的《本草集要》中,将药物按功效分列为治“气、寒、血、热、痰、湿、风、燥、疮、毒、妇人、小儿”等12门。每一门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治气门分“补气清气温凉药、行气散气降气药、温气快气辛热药、破气消积气药”4类等。这种分类比较具体而详细,无疑是一大进步。李时珍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际,在其《本草纲目》中总结了“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将药物的功效结合脏腑受病的标本、寒热、虚实进行综合归类。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对药物功效分类的贡献最大,......>>
问题六:中药学包括哪些内容?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偿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4.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6.了解中药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问题七:有子的中药有哪些? 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蔓荆子、女贞子、栀子、苍耳子、牛蒡子、青葙子、鸦胆子、牵牛子、车前子、地肤子、附子、川楝子、南瓜子、莱菔子、使君子、白芥子、黄药子、白附子、葶苈子、紫苏子、决明子、韭菜子、桑葚子、五倍子、诃子、莲子、金樱子、马钱子、蛇床子、大风子、瓦楞子、沙苑子
学习中药 书籍
消导剂
(1)神曲
[单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由于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麦芽
[单方]炒麦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儿乳积。
(3)炒谷芽
[单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单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
(5)炒鸡内金
[单方]鸡内金。
[用法]炒后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或脾虚胃弱之食欲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实等治食积泄泻。
理气活血剂
(1)川楝元胡胶囊
[单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药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为1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
[功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2)消气粉末
[单方]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积胃脘疼痛。
(3)五灵脂末
[单方]五灵脂、炒蒲黄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饭前冲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
(4)姜黄炒香附
[单方]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气滞胃痛。
(5)两香汤
[单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苏梗炙杷叶汤
[单方]旋覆花(包)、苏梗各10克,炙杷叶(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7)广木香末
[单方]五灵脂50克,广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灵脂末
[单方]桃仁、五灵脂各15克。
[用法]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疡剂
(1)大黄粉
[单方]大黄粉适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黄粉
[单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黄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匀,每日3克。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瘀血证,呕血黑便者。
(3)地榆汤
[单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单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温中止痛剂
(1)荔枝核末
[单方]荔枝核适量,木香适量。
[用法]将荔枝核烧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为细末,热汤调下。
[功效]治疗胃寒气滞。
(2)干姜胡椒末
[单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为末。每日2次,水冲服。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3)高良姜桂皮香附汤
[单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萎缩性胃炎。
(4)毕澄茄白豆蔻末
[单方]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疗虚寒胃痛。
(5)葱头生姜贴
[单方]葱头带须30克,生姜15克。
[用法]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益气养阴剂
(1)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虚热胃痛。
(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干研末。冲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大枣红糖白芍汤
[单方]大枣、红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单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5)黄芪白芍汤
[单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各6克,红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
和中制酸剂
(1)诃子藿香白豆蔻末
[单方]诃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恶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单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服9克,饭前半小时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过多。
(3)两贼末
[单方]乌贼骨9克,木贼草18克,川军9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汤
[单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清热泻下剂
(1)钩藤番泻叶饮
[单方]番泻叶10克,钩藤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适用于各型便秘。
(2)苏子全瓜蒌汤
[单方]苏子10克,全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于习惯性便秘或体弱、产后便秘。
(3)望江南汤
[单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汤口服。
[功效]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4)槐角决明子饮
[单方]槐角10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味淡更换药物。
[功效]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病者。
(5)当归肉苁蓉饮
[单方]当归2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饮。
[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肠中干燥而便秘者。
(6)白蜜汤
[单方]白蜜化汤,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7)菊花大黄饮
[单方]菊花10克,生大黄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用于高血压病人的便秘。
收敛止泻剂
(1)乌贼骨末
[单方]乌贼骨50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于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双黄汤
[单方]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热泻。
(3)五倍子末
[单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适量.
[用法]炒研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疗慢性肠炎久泻不止。
(4)鹿衔草干叶汤
[单方]鹿衔草干叶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泻、慢性菌痢(休息痢)。
(5)无花果叶末
[单方]无花果叶100克,红糖50克。
[用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顿服。
[功效]治疗久泻不愈。
中药的药效
朋友:建议你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中医学基础》,要供药学类专业用的版本的。这本书包括上篇(中医基本理论)、中篇(中药学基本知识)、下篇(方剂学基本知识)。这本书还是卫生部规划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吃中药有很多讲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用药禁忌:
用药注意季节:炎热季节,应少用热药;寒凉季节,宜慎用寒凉药;炎热季节,发汗药剂量宜轻;寒凉季节,发汗药剂量宜稍重。
用药注意对象:如体质强壮的或青壮年能够耐受较为峻猛的药物,而年老体弱者则不易耐受。妇女月经期不宜过用寒凉药、破血药或泻下药;妊娠期不宜过用破血、破气及峻泻药物。
妊娠用药禁忌:(1)禁用水蛭、虻虫、牵牛子、大戟、商陆、芫花、麝香、三棱、莪术等毒性较强或药性较猛之药。(2)慎用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冬葵子等有破气、破血、滑利、沉降等作用的药物。
服药禁忌:服药期间,一般应禁食生冷、粘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如热证忌食辛辣、油腻;寒证忌食生冷;皮肤病忌食鱼虾。
配伍禁忌:主要为十八反:(1)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2)乌头反贝母、半夏、瓜蒌、白蔹、白芨。(3)藜芦反人参、党参、太子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所谓”反”是指:这些药物合用可使原来的药效降低或产生毒性.
二、煎药注意事项:
先煎:下列药物需要先煎: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龙齿、生石膏、寒水石、生铁落、龟板、鳖甲。
后下:下列药物一般后下:薄荷、苏叶、藿香、香薷、茵陈、青蒿、钩藤、大黄、白寇仁、砂仁、檀香、沉香。
包煎:下列药物需要包煎:车前子、旋复花、青黛、滑石、蛤粉、马勃、蒲黄、海金沙、赤石脂、灶心土。
另煎:下列药物需要另煎:人参、鹿茸。
烊化:下列药物需要烊化: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饴糖。
冲服:下列药物需要冲服:朱砂、琥珀、牛黄、麝香、芒硝、元明粉、犀角面、羚羊角面、三七粉、沉香粉、雷丸、百草霜、竹沥、姜汁。
泡服:下列单味药物可以泡服:肉桂、番泻叶、藏红花、胖大海、麦冬、枸杞、莲子心、菊花等。
三、煎药时间
煎药时不要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散失。
一般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煮沸10分钟即可。补益药一般煎煮时间宜长,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2小时左右。
一剂药物可煎煮2-3次,每次熬成药液200-300毫升。治疗热性病时,药液可适当的多一些。
另外,有些人怕中药味苦,而在汤液中加糖,此法不可取,因为每一单味的中药都含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其中包括:鞣酸、生物碱、黄酮、香豆素及铜、铁、锌等各种矿物质,多味中药组合在一起的万分则更加复杂,这些成分易与白糖中的糖分子形成螯合物而降低疗效,因此不能在中药汤中兑糖.
关于“中药包括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宿高峰]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412-165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宿高峰”!
希望本篇文章《中药包括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中药包括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药包括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问题一:中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