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让当地学生接受乡土文化教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让当地学生接受乡土文化教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乡土教育是对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身边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乡土之爱是自我与家庭、亲友、邻里之爱的延伸,也是社会、国家、世界和人类之爱的基础。从人生起点开始进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知识,融入乡土之爱,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识,它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一、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
1、人口大流动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失传 当代中国的人口特色是独子化、少子化、大流动迁徙。中西部青壮年大量流入东部沿海城市务工,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进城。教育公平化制度大力推行,学前教育不受户籍制度限制,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进入城市接受教育。据2010年人口普查,在浙江省温州市912万人常住人口中,来自市外的流入人口284万人,其中省外流入272万人,以江西、贵州、安徽、湖北、四川为多。省外户籍的学前儿童占全市学前儿童的四分之一。全市少数民族种类51个、人数30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19万人,土家族、苗族取代畲族、回族,成为全市两大少数民族。
2、崇洋媚外思潮冲击着本土文化 全球化和开放意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国际文化的学习交流正在加速前进。一方面是人们感叹小孩子都不会说方言了,另一方面是英语教育如火如荼,以国际品牌加盟的英语早教班每小时收费150-300元,洋节、洋快餐遍地开花,与孩子们频频亲密接触,这些导致了部分家长不知不觉地将乡土文化丢弃了。
3、农业及农耕文明的衰落 传统乡土文化基于对土地的热爱,人们讴歌着“大地是哺育人类成长的母亲”。而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民种地不挣钱,种地脏、累、穷,社会缺乏对农民这个传统职业的尊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不仅是儿童的问题,很多家长、教师也是如此。生态恶化趋势加剧,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现代城市生活快节奏、高压力,家长忙于工作、事业,栖息大自然的诗意浪漫的文化生活氛围不浓,城市一些居住小区缺乏地域环境特色,缺乏社区群体生活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凝聚力。
二、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学家都提倡乡土教育。乡土教育最初源于19世纪德国教育家费希特对民族主义教育的觉醒与倡导。早期乡土教育受自然主义的影响,主要是以儿童生活的直观对象——家乡故土为空间认识出发点,引导儿童了解生存的周边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20世纪以来,随着乡土意义的深化与扩展,乡土教育延为民族整体性文化教育。美国教育家村威认为,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有吸引力的心灵》一书写道,人类在出生后,有人类特有的“精神胚胎”期。“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对生养自己的土地非常喜爱,不管那里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他们也会感觉到从其他地方无法找到快乐。”“心理的这种吸引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促成了一个人的成长,并且让他适应了当地社会秩序、气候等条件。”“今天,我们必须把儿童看作联系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明水平的纽带。婴儿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因为如果我们想引入新的思想,改善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在自然特征中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就必须以儿童作为工具,成年人则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如果我们真的想广泛传播文明的火炬,就必须借助儿童来完成这一使命。”
新文化运动以来,陈独秀、费孝通、徐特立等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乡土教育和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程”、“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都是乡土教育思想的光辉展现。潘光旦先生看来,造成国人自我迷失的精神危机,其根源在于“根”的教育缺失。爱国之道,始于一乡;学必始于乡土,而后可通天下。正视幼儿园乡土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辨析乡土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继往开来、传承发扬前辈教育学家的理论思想,积极探索实践“土得掉渣”的新课程。
三、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实践
乡土教育从娃娃抓起,必须是一种包含自然性、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教育模式,除了培养乡土意识之外,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以下整理几点笔者在幼儿园一线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有序组织系统化的乡土教育 幼儿园可以按照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的时序,结合地方传统美食、节日活动,构建有韵律节奏的乡土文化教育。温州童谣《十二月令》(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春季开园时,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设计制作元宵花灯,装饰教学楼。清明节时,让孩子们捣绵菜,动手做
清明饼。端午节,学唱《龙舟竞渡》的歌曲,学习敲鼓打锣等民间乐器,用五色线编织彩蛋袋子、粽子状的香囊。除了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还可以教一些应时的古代诗词或者方言童谣、民歌,如乐清民歌《对鸟》、温州童谣《叮叮当》。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乡土教案:豆宝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747 更新时间:2011-6-30
目标:
1、在跳跳、做做、玩玩中体验春天的快乐氛围,喜欢春天的美好。
2、尝试简单的排序,在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细铅丝、每组一份蚕豆和豌豆、春姑娘的花环、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跳“春”的律动
师:“我是春妈妈,愿意和我跳个舞吗?”
师: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春天来了?(小花、蝴蝶、柳树等)
师:我们和春妈妈一起来跳个舞。
2、做“春”的礼物
(1)剥一剥
师:“春天来了,许多有趣的豆宝宝也出来玩了!,可这些豆宝宝还在被窝里睡觉,我们把她们叫出来好吗?”
1、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宝宝放在红色篓子里,剥下的豆荚放在蓝色篓子里。
2、幼儿操作开始剥豆子
(2)比一比
指导幼儿认识蚕豆和豌豆
师:“篮子里的豆宝宝有几种?”
师:“你认得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蚕豆和豌豆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 :蚕豆长的大,豌豆长的小;蚕豆是扁扁的,豌豆是圆圆的。
如何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不少农村幼儿园存在教育经费紧缺、教玩具和操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为此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乡土材料的收集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1]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各种农作物、野花、野草、野果,根据季节变换各不相同,它们均是农村孩子的天然玩具。[2]它们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共同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了收集活动: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收集品,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我们根据当地农村特色,把乡土材料分成: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为开展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拓展收集途径,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同时,让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玩具,以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也能大大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兴趣。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3]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4]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一是植物资源的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玩一玩\"我的时装秀\":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斗笠、竹篮、竹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爬竹梯、抬轿子、竹棒接力等。
二是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
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情境下的幼儿游戏、学习活动。其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特点。幼儿完全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需要、能力等自由的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材料和伙伴,做他们最想做的事,玩他们最想玩的游戏。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幼儿通过自身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经验,同时又使教师接触幼儿的机会增多,从而能更真切地了解幼儿,做到因材施教。创设有价值的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实践也让我们认识到将区域活动与乡土特色课程相结合,把课程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促幼儿的发展,更能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
我县是鱼米之乡的江南圣地,古镇老街、螃蟹节、民俗节、生态园等享有美誉,这些也是我们开展乡土特色课程的主要内容,做布鞋、螃蟹壳造型、羽毛扇等都能成为孩子活动的游戏内容。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一、多方结合创设活动区
1.结合园本课程创设区域环境
我园以前进行过《利用乡土材料进行科学教育的研究》《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美术创造的研究》《开展有乡土特色的体育活动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我们借鉴经验结合园本课程来创设区域环境。如:中班就结合乡土特色课程创设了“高淳老街”活动区,把整个活动区分成五个大区:特色美食屋、兰印花布绣衣坊、梅家布鞋店、羽毛扇珍珠工艺坊、民俗展览馆。
2.根据幼儿年龄段创设特色区域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活动区进行创设。小班幼儿年龄小,刚刚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所以在小班活动区的创设主要体现家与游戏的感觉。如在小班主要创设了娃娃家、生活区、玩具区、编织区等。中班幼儿逐渐开始喜欢玩角色游戏,对周围环境开始关注,所以在中班创设的活动区主要体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如在中班主要创设了高淳老街。大班则体现人文与地理特征,突出强烈的地方特色、人文环境。如在大班主要创设了“民俗表演坊”、“银林山庄生态区”、“螃蟹造型区”、“民谣屋”等。通过这些不同活动区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活动的需求。
3、围绕主题活动创设区域
区域活动有着集体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功能,所以我们围绕特色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丰富活动的内容。
在小班开展的“秋天来到田野里”主题活动时,我们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优势开展活动。我们开展了《到田野去》、《采野花、野草》、《稻田中的游戏》、《农民伯伯在劳动》、《走田埂》、等活动。并结合此主题创设或生成区域活动,丰富主题内容。首先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调整,增设与主题有关的区域。如结合以上主题我们就创设了“好玩的稻草玩具”区角和“农果果”区角。在“好玩的稻草玩具”区角投放家长、幼儿、教师自制的稻草玩具供幼儿游戏。在“农果果”区角投放收集的山芋、玉米、萝卜、荸荠等农果,开展认知、分类等活动。同时对其他区角材料进行更换,用秋天的材料替代。如:在编织区中我们利用在参观田野收集的稻草进行简单的编织活动(如打结,绕)等;
在美工区中我们利用采集来的野花野草进行插花活动;在幼儿对山芋、萝卜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山芋、萝卜甚、青菜蒂子进行印画活动;体育角中利用稻草玩具开展草绳游戏、草棒接力、骑草马活动;娃娃家中把挖来的野菜放在娃娃家中玩烧饭游戏。
我们的家乡是螃蟹之乡,我们在大班开展了“高淳螃蟹节”主题活动。在主题开展中我们结合主题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区域环境,将整个活动室创设为一个螃蟹节的环境。我们利用螃蟹壳拼成一个大螃蟹布置墙面。在创意坊里让幼儿设计宣传螃蟹节的标语和宣传画,制作区里让幼儿利用螃蟹壳变废为宝,语言区里幼儿利用螃蟹壳作成的玩偶表演,体育区里幼儿学螃蟹走路比赛等。科学区里有饲养的螃蟹,幼儿可以利用棍子逗蟹玩。通过各种区区域游戏让幼儿增加了对螃蟹知识的了解,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主题有效的开展。
二、多种途径收集活动区材料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的重要性,“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这一个过程中,幼儿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适当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那么,在我们开展的区域活动中非常注重乡土材料的运用,我们的材料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收集的。
1、通过幼儿收集
幼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一方面是通过日常收集为主。我们在班级设置了百宝箱。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期我们都会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这有些材料在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期也许还无法使用,我们就将其存放在百宝箱中。其中包括成品及半成品。这些东西很快会在幼儿的主题背景产生的游戏中派上用场。材料的丰富可帮助幼儿遇到困难时寻找替代物或制作物品,使幼儿的主题及游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在采集、参观等活动中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自然材料,顾名思义是自然的它们是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物理化学处理,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如: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带幼儿采集野花野草,夏天带幼儿到小溪捡石头,秋游时捡稻草、松果、芦苇等,冬天过春节人们喜欢吃干果,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糖纸等都成为百宝箱里的材料。
2、通过家长收集
通过家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在主题活动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美丽的民俗品”的开展中我们发动家长制作各种民间小艺术品,家长制作了布艺猴香袋、十字绣鞋垫、菱角香包等。又如“好玩的螃蟹”中我们又发动家长收集各种螃蟹壳开展活动。我们还发动家长收集了老虎鞋、蓝印花布衣、羽毛扇等等一系列材料。
3、通过教师收集
通过教师收集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如在“果宝宝”区角中通过教师收集了松果、麻栎果等一些野果。在编织区中采集芦苇等编织材料。同时也通过教师作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如大班“美丽的羽毛扇”区角中教师首先收集了一些常见的羽毛扇给幼儿一个感性的认知,然后我们引导幼儿一起收集自己所知道的羽毛扇并发动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利用羽毛进行创造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活动区的材料不断丰富,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4、通过社会收集
在大班开展的“民间游戏区”体育区角活动中,我们通过社会收集民间活动,如《草把草把团团转》《打莲香》《挑花篮》《跳马灯》等,并配上本地话的民谣,在体育活动区中幼儿自主游戏。同时我们利用民间手工艺师傅的工艺水平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如在清明节时我们请会做破絮稞团子的农妇教幼儿做团子,端午节到来时我们教幼儿尝试包粽子,请民间艺人扎龙灯、做快板、竹蜻蜓等。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收集的丰富的、生活的游戏素材为促进了我们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三、灵活投放活动区的材料
1、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我们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材料投放应有目的性,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同时,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在材料投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比如在我们大班的美工区我们结合主题活动“高淳民俗节”,提供了竹干制作莲香、装饰花篮挑花篮、制作面具跳五猖等。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我们首先会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层次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
如小班开展的“果宝宝”区角喂小动物活动时,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经过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初期,教师提供的是小动物纸盒,幼儿通过自己的手将各种果子喂给小动物吃。接着提供小勺,让幼儿通过小勺乘给小动物吃。最后提供筷子,让幼儿尝试用筷子夹物。以上赘述可以说明,投放材料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应能够说明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不断的构建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自身发展的作用。
3、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所谓丰富性,就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材料的多样性,能够从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出发,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服务。其次是指在操作材料数量上能够满足全班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和相同材料的需要。那么我们在材料的投放时首先投放要多样,其次投放要充足,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并能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操作材料。幼儿特别爱模仿,他们有时会因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欲望,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供幼儿活动使用,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如大班开展的“趣味编织角”中我们就提供了多种的编织材料有芦苇、稻草、竹条、彩带、皱纸、毛线、纸板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意愿添加和满足,体现了活动区活动自主性特征。同时我们也注重同一材料资源的共享性。如在我们各个年龄段编织区都投放了稻草这种材料。小班利用稻草打结,中班同样利用稻草这种材料编草绳等,而大班则利用稻草叶编制小动物、稻草人等。
四、与乡土特色课程的整合
在活动区开展中我们非常注重与乡土特色课程相结合,把课程内容容入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促课程的发展,促进幼儿个体对课程的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材料提供的乡土特色
活动区名称
材料提供
活动内容
科学探索区
麻栎果、松果、生姜、大蒜、毛豆、谷粒、山芋、玉米、萝卜、芋艿、野果、稻草、狗尾草等
1、探索沉浮;2、按相同名称分类;3、比大小;4、辨别不同的声音(装在易拉罐里);5、称石头、石头排序;6、痒痒的狗尾草等。
体育运动区
竹梯、竹席、竹圈、竹棒、竹板等竹制玩具,草绳、草垫、草棒等稻草玩具
1、 走竹梯、旧席妙玩、草棒接力、扔草球、打稻草人。
2、 做竹片、快板操等。
音乐表演区
螺蛳、河蚌、竹筒、沙子等
螺蛳穿起来当小铃、河蚌当圆舞板、将各种种子分类放进易拉罐制作成沙球)利用竹奏乐器、种子沙球为音乐陪奏。
美术手工区
螃蟹壳、兰印花布、葫芦、羽毛、老虎鞋样、珍珠、等
螃蟹壳做娃娃动物、穿珍珠、做老虎鞋等装饰教室。
美味食品坊
糯米粉、破絮草、炒米等
做破絮草团子、欢喜团、各种糕点等。
从上表可知我们在活动区材料的提我们提供的是一系列乡土的材料这样的好处是:1)与“乡土特色课程”相迎合,也突出了我们区域活动的特色;2)方便我们农村幼儿园材料的收集(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3)节省幼儿园的资金(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资金不富裕)利用自制的乡土玩具节省了幼儿园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借助这些材料也能很好的达到教育的要求。
1、活动内容的乡土特色
活动内容的乡土特色主要是指区域活动中活动内容的乡土特色。比如在“秋天来到田野里”主题开展中幼儿对稻草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在体育角活动开展中增设了《我们都是稻草人》游戏内容,游戏的规则与《木头人》游戏规则相仿,当幼儿念完:“我们都是稻草人”后,迅速摆一造型停止不动,待有人说:“风来了”幼儿又可自由做各种动作。
我园在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活动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自主的环境,创设了探索、实践、创造的自由情境。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渐渐的形成了本园的特色 ------乡土的区域环境、乡土的活动材料、乡土的活动内容。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们将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乡土资源,为小城镇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1.在美术领域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经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从涂鸦期,经过象征期到写实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是他们开始真正地用美术活动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美术活动最富有想象、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非常关心的部分刻画得非常认真仔细。
2.幼儿认知思维特点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思维时期。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他们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由以上幼儿发展特征和教育理论表明,利用农村幼儿耳濡目染的农村乡土资源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二、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
(1)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热情。山野风光、自然美景是农村的优势,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当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时,我们将孩子们带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那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紫、白相间的蚕豆花及田埂、小溪边不知名的野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孩子们如同走进了画里,不自觉地发出“哇噻”“好漂亮呀”的赞美之声。我们的孩子得到了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这时让他们创作“春天的景色”就会水到渠成,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充满灵气。
(2)家园互动,收集各类自然材料。拥有丰富的资源,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采用群策群力、家园互动的形式,调动教师、幼儿和家长的收集热情,使幼儿园的资源材料品种繁多,源源不断。那么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呢?我们开设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向家长展示我园幼儿美术教育的特色;举行家长与教师的联欢和聚餐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同时把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想法与家长交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动家长,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3)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美。幼儿园利用主题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农村资源,作为幼儿理解融入各种主题的操作材料。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真正地实现了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运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在美术教学中从重知识的创收变为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从重讲解演示法变为重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审美能力,表现美。
(4)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乡土资源,创设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美化活动室,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为幼儿创设一个时时、处处可感受、可触摸、可欣赏的特色环境,使幼儿真正置身于民间特色化的氛围中,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民族特色、24个节气、12属相等墙饰、种植园的特色种植、利用民间材料手工制作欣赏作品,给孩子们创设了赏心悦目的环境,不断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调动幼儿喜欢、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1.存在问题
(1)幼儿园教师对农村乡土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仍有大量资源被埋没、闲置和浪费。
(2)幼儿园教师们开发的乡土资源由于没有及时深入研讨,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性及教育价值不够高。开发农村资源大多只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并未由此对资源在导入途径、利用方法、利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探讨和总结,因此在利用上存在着短时性和肤浅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村资源利用的价值。
(3)教师没有形成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操作策略系统,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2.建议
(1)要将开发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建构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出明确的目标、规划出引入的途径、选择好适合的操作方式,并在实施后进行有效地反思和评价,才能系统、全面地组织开发,而不造成资源浪费。
(2)关注农村幼儿心理成长变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丰富、适宜的美术活动。根据农村幼儿和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与理解,确定美术教育内容。
(3)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独特的审美能力。正确评价幼儿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所进行的美术创作。只有掌握幼儿美术教育规律的教师才能将乡土资源落到实处、引向深入,让乡土资源与幼儿美术教育完美结合。
关于“如何让当地学生接受乡土文化教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忆曼]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412-1735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忆曼”!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让当地学生接受乡土文化教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让当地学生接受乡土文化教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让当地学生接受乡土文化教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