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网上有关“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网上有关“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数学课程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只有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打造精品课堂。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一、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来把握教学目标

问题: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

简析: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自己的观点设计的,甚至说是为自己设计的,或者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设计的。

解决方案: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根据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教学切入点。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所确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体验题里的生活情节或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认识和掌握分析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图画、表格、对话等形式的应用题,让学生利用问题的情境分析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样,计算教学和概念教学也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例如,“加、减法混合计算式题”可从“公共汽车上的人上下车”这个问题引入。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问题: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怎样创设数学情境?

简析: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方案:

1、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当然,学习情境应该与知识内容相联系。这样的情境能够有效地阐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如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有的自然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与自然数的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只不过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是小数点对齐,而自然数的相同对齐的末位对齐。由于在生活中商品的价钱就是用小数表示,学生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并且已经熟练地掌握自然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节课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来尝试探索新知识。

2、创设数学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

布鲁纳认为,促进认知发展的学习,应该以学习“学科知识的结构”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中掌握知识。在单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适时创设与前面已学过知识联系的情境,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不断扩大、充实知识结构。要创设数学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让学生积累前后联系的经验,促进其主动建构能力的提高。

3、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

对有些数学概念、性质,教材往往以结论形式直接呈现,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引导他们成为主动的建构者。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形式性与数学发现的经验性之中,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三、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为什么不知所学?教师应如何注重学生的生成?

简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这样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

解决方案:

1、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其学习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发现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探究、验证。首先引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实验要求——小组商量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合作实验、初步推测——学生汇报,在小组实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将各组的意见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推理、验证、归纳:打开盒子,问学生明白了什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如果给你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将它掷出,结果会怎样……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的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

吴云华

2010-05-10 11:58:22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课题,我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逐步的摸索,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 创设生活情境、回归数学课堂

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所以,学生眼中的数学并不象科学家眼中的数学,是那些逻辑公理和已证的命题。他们的数学活动通常是从观察日常现象开始,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因此,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学习,就需要在他们的生活常识、经验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构建一个桥梁,让他们从生活常识和 经验出发,不断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和反思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但同时也会出现一 些问题,学生所调动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所用的不是数学用语,教师要注意听,在表扬鼓励的同时用数学用语纠正一遍,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归数学课堂,帮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显得很轻松,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才能记忆深刻。教学情景(特别是生活情景)的创设运用沟通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并不神秘。

二、 三个层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

在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但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怎样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校正在研究“三个层次练习”,即:“基础练习:”,“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其中“基础练习”是与例题的形式完全一样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做这部分练习时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而且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决稍有难度的题打下了基础。 “巩固练习”是与例题有所不同,稍有难度的练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中等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这个层次的练习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巩固练习”。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不同程度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拓展练习”则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有困难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优秀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三个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 抓住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效率

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获得新知,多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发挥了最大的潜能。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要时时刻刻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在做练习时,教师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尤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好或是上课走神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当堂所讲的知识,能不能独立完成练习,如果发现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当堂知识当堂学会,比日后发现问题再补课效果更佳,而且节省时间。这样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做练习的时间,对个别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吴德云

2010-05-10 11:39:47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课堂教学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创造性的发挥。衡量课堂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尽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即用合理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为此,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选择最优化的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实效性具体指什么?

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法、途径)

本人结合近几年数学教学谈一些肤浅的认识:我觉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脱离不了生活,它可以作为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应该:

一、 注重合理的预设与巧妙的生成(目标性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师要精心预设,会为巧妙的生成创造可能,所以,教师在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确定目标、考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上,应浓装重彩,大下工夫,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经验基础、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学生思考,真诚地倾听学生心声,用宽容的态度接纳课堂生成。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

二、 注重用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志趣性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听“山上有座庙,庙里传出不断的钟声”的故事,再听闹钟“嘀嗒、嘀嗒……”的声音,出现了不断重复的效果,此时教师适时引入数学上有一种特殊的数,就象闹钟的嘀嗒声一样,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就叫做“循环小数”。这样,就建立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揭示规律(活动性策略)

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或许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能获得提高。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学生掌握了怎样测量圆形物体周长后,让学生对自己已经测量过的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物体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学生讨论,圆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然地提出了圆周长可能和圆的大小、直径、半径有关。接着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圆周长可能与直径、半径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学生从测量的有关数据中不难发现圆周长与直径、半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这时,学生自然迫不及待地动手测量计算,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从测量中体会,发现并提出猜测,再进行较为科学的实验,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感受到数字来源于生活实践,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要努力,到处都可以探究出融于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四、模拟生活实况,开展演练(实用性策略)

数学知识和技能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因此把讲台变舞台,让教师做导演,让学生做演员,这对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对于相遇问题的关键要素:相对(相向)、相背、同向、同时……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不透,容易混淆,教师可以编导几个情境让学生两个两个表演:1、同时从两地相向(相对)而行后相遇;2、同时从两地相向(相对)后不相遇,而是相距;3、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相距……表演完后,并能用语言编题叙述,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同时、相向、相背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再如,在教学打折时,让学生模拟开办了一个百货商店,进行换季倾销,在购买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挑自己喜欢的商品,又要看哪件商品打的折扣多,还要看是否对自己有用,从而培养他们合理、正确消费的观念。在这些模拟实境中,它用的是数学知识,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真有趣,生活真有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是生活。

五、以生为本,高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主体性策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确定目标、考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目前来看,教学可分别以“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活动参与”为主要策略,这些策略都要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这些策略中,应当摆正自己的地位,扮好组织、引导角色。当课堂松散、学生无心学习时,你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情景;当学生有疑难或不同见解时,你要鼓励他大胆提出,并给予正确引导;当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你要给出有益的指导;当学生满怀激情活动时,你也要真情投入,积极参加;当课堂过分活跃,你要能恰当收拢。总之,教师良好的课堂驾御艺术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有条不紊地听课、思考、讨论、发问和实践。

六、返回生活天地,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创造性策略)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因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1、增加实践题,如教学比例尺,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后,画出这个房间的平面图。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2、改变题型和内容,如一般三步计算应用题,选取生活中学生们常见的购物事物,题目为形式作了变化,编了这样一道题:小林带10元钱到商店买了5支铅笔,他还可以买几支圆珠笔?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使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并不象我们以往的应用题,每一个条件都有用,要学会选择有利信息。

3、设计开放题,用2个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 ),也可能是( )。这样的题目,使学生养成一种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在这些尝试策略中,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主要道理。

总之,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为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肠胃小闹钟》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时间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

 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几?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

 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板书:1时=60分

 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4、学习读时间:

 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5、介绍方法:

 我们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就是12时10分,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6、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教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三、练习: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多少吗?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做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拨表练习。

 4、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试一试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

 5、 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认识时间教案 篇2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认识时间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的自身特点,根据课标精神,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

  分析教材: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分析学生: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教学难点: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学准备:

 教具 实物钟,画于纸上的钟面(4个),时刻卡片(4个)。

 学具 钟表模型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操作、讲解、合作。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师: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今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看哪个同学坐得最好,听得最认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来猜猜,看哪个同学最聪明。

 有个好朋友,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生:闹钟。

 师:你真聪明。(出示钟表)这就是咱们的老朋友,在上学期我们就相识了,你知道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

 生:告诉我们时间。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复习《认识时间》。

 板书:《认识时间》

  2、复习整时和半时。

 (1)师: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生: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60个小格。

 师:咱们上学期学过几时、几时半,请你拨出8时,拨完后在纸上用两种方法写下,指一个学生板演。

 师巡视、指导、订正。

 师: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2)师: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师在这里提醒你每天晚上八点半应该准备休息,请你把这个时间拨出,并用两种方法写在纸上。指一个学生板演。学生写时间,写完后同桌交流。

 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复习课《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刚才我说八点半,同学们都会明白老师的意思,8点半是我们的习惯用语,8时30分是书面用语。你妈妈提醒你上学会这样说:孩子两点半了,快去上学。不会说:孩子2时20分了,快去上学。这样说听起来有点别扭,两点半是习惯用语,2时20分是书面用语,同学们都会听,会看吗?你能读出钟面上这个时间吗?

 师拨2﹕20。

 先指名说,再一齐说。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生:12时。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拨到1时)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

 生:1时。

 师:分针走1小格是

 生:1分。

 师:分针走1大格是

 生:5分。

 师:分针走一圈是

 生:60分。

 板书:1时=60分

  4、动手操作,复习巩固。

 (1)老师拨时刻(8﹕40 10﹕45 11﹕55 1﹕17),学生回答。

 (2)老师说时刻(1﹕46 2﹕27 3﹕15 5﹕55),学生拨钟面。

 (3)同桌互动: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

  5、师拨 10﹕05,让学生说、写。指一个学生板演,订正。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

 比如:10﹕05,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后写5。

  6、游戏巩固时间的.认识

 师:同学们学的可真认真!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当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就请拿着电子表图的同学到前面去找和你手中的时刻相同的钟面贴在一起,你们就给钟表找对了朋友。大家一起为他们唱找朋友的歌,开始!(学生做游戏)

 找后总结,掌声鼓励找对的同学。

  7、感受一分钟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给大家1分钟的活动时间,看一看这1分时间内你能写多少字?拿出语文书和方格本,抄写生字表。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师:好,时间到了。(请同学说说在1分时间内写了多少字。)

 师:你们都尝试了在1分时间内里做了一些事情,那么你感觉1分钟时间和一节课时间相比怎样?

 师(小结):今天我们这上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确如此。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教后反思:

 1、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心里很紧张,以至于上课时出了一个错误:就是把5﹕55分当成6﹕55分,虽然及时纠正,但对类似的题应该多练几个,因为这也是学生易犯的错误。

 4、老师演示时,应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把问题说清楚。

 5、讲课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随堂应变能力。

认识时间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第90-91页里1、例2,练习二十三的部分习题。教材主要分三个层次:认识时间单位“分”,认识半时(同时理解时分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第一层次通过直观演示、学生操作感知分与钟面小格的对应关系,并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与大格进行转换;第二层次主要是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认读特殊的时刻几时半;第三层次通过一组动态的时钟认读,整体感知几时几分的认读策略,突破难点,整理方法。主要学习五分五分地数,认读几时几分和时分的关系,半时只是其中的一个特殊时刻而已。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的机会,为进一步学习一分一分地数认读时刻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在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熟练掌握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几是多少分。

 2.通过教具钟演示及学生自主拨钟验证,理解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3.通过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的活动,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几时几分。

 评价任务:

 1.能正确填写学习单第一部分的内容,在说一说环节中能够5分5分地数时间。

 2.观察教具钟演示及自主拨钟验证后,能准确说出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了一大格,进而知道1时=60分。

 3.集体交流后,知道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过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铃声响了,上课时间到了,你们认识这个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钟面上还有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知识,太了不起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认识时间单位分

 师: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这时的时间你认识吗?那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①时针指向8,是正对着8吗?等2S,我们来看一看,是过了一点点。②走过了8一点点,是吗?我们来看看,的确是这样,你观察的真仔细。

 那分针呢?分针指向1是5分,你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分针从12起,“走一小格是1分”,(板书)。走两小格是两分,走三小格是三分,你来接着数,你来数。一大格里有5小格,所以“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板书)

 那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多少分呢?10分表示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10小格就是10分。

 师:拿出学习单,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同学们来看大屏幕。(手从12起边比划边说)

 分针走到6是30分,30分表示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他写的全部正确,对照一下你写的,你写对了吗?把学习单放回桌角。

 分针从12起走了一圈,是多少个小格?60个小格就是60分。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小脑袋里的分针也来转一转,滴答滴答分针从12起走到1是几分?走到2呢?走到3呢?——12呢?

 师:睁开眼睛看一看,你们都记对了吗?如果没有数字提示,你还会说吗?分针从12起,走到 3是?走到6,你来说走到9,你来试试走到12。

 师:有的小朋友回答的特别快,你用了什么好方法呀!2S能和大家说说吗? 如果你还有其他好方法,可以和小伙伴们课下说一说。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你可以选择好的方法去记忆。现在请同桌两个互相提两个。

  三、认识时及时分关系

 师:时针看见分针转得那么开心,也想和分针一起转,请看,现在是什么时间?请一位同学上来拨一拨。我们让分针走一圈,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你也来说说?你们也发现了吗?

 让我们拿起小钟表都来试试。准备!开始!拨好了吗?举起来让我看看,快速的把钟表放回桌角。这一组同学动作又快又轻,已经坐直了。

 刚才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同时时针走了一大格,一大格是几时?(1时)我们就可以说1时?=60分,反过来60分?=1时。(板书)齐读:1时=60分,60分=1时

  四、读写钟面时刻

 师:我们来看[8:30]这个时间你们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恩,有道理。谁能再来说一说?你说的也不错。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时针走过了8,还没到9,是8时多,多多少分呢?30分表示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是30分,所以是《8时30分》。

 在生活中,8时30分也可以说成8时半

 师:[8:45]这个时间你们认识吗?

 生:8时45分,9时45分》》

 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不是9时45分?你能给大大家解释一下吗?(时针在8和9中间→你再看看,时针?走过了8,还不到9。)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谁还能再说一说?你解释的真清楚,快把掌声送给他吧!

 师:想象一下,如果是9时45分,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你来说!你的意思是:时针走过了9,还不到10。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几?9。是这样吗?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钟面上,时针走过了8,还不到9,是8:45,这个钟面上,时针走过了9,还不到10,是9:45,

 师:我再来考考大家,时针走过了1还不到2是几时多?时针走过了7还不到8是几时多?谁想当小老师也考考同学们?请你,你来。

 师:咱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时间的?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好

 (①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②分针从12起走过多少个小格是“多少分”。)

 师:你们看,这是文字表示法,电子表表示法怎么写呢?我请三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写到学习单的背面。他们写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占位。把学习单放回桌角。

  五、学习拨钟表

 师:下面,我要邀请一个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跟我一起做游戏,请你来拨2时半。同学们来当小老师,看看他拨的对不对。他拨对了吗?你怎么知道他拨对了?你说的真准确。咱们向他俩竖起大拇指吧!请回位。(小老师们看的可真仔细,你再调整一下吧?)

 师:拿出小钟表,拨2时50分。拨好了举起来让我看看,请你带着小钟表到前面来,把钟表平放在桌子上。他拨对了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再来拨一个,请拨3时5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拨对了吗?(放一个学具)

 现在把你的小钟表轻轻地放到桌子的右上角休息一会儿。

  六、巩固练习

 师:现在是3时5分,再过20分钟是?你们知道吗?每周五下午的这个时间是我们淮河路小学校本课程的上课时间,我们班的孩子最喜欢粘土课了,瞧,粘土课开课啦!看他们做的多认真呐!一个个胡萝卜真美味!

 你认识这些时间吗?请你把这三个时间写在学习单的第二部分。

 谁来展示?他写的不仅全部正确,而且字迹工整,对照一下你写的,不对的请订正。

 把学习单放回桌角。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时间,(出示课题)你学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新知识呢?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时间,以后我们再来学习。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整理的《肠胃小闹钟》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肠胃小闹钟》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定时的睡觉、按时吃饭是人体的一种需要,常吃零食会影响身体不利。

 2、初步的了解人体生物钟,能够说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3、愿意按时的进餐,控制零食和正常的作息。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1、闹钟一个

 2、熊宝宝大或长毛绒玩具一个,熊宝宝的肚子上有一个可以拨动时针的钟。

 3、幼儿用书:《肠胃小闹钟》。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闹钟,表演熊宝宝的一天生活教师:早上闹钟响了,熊宝宝起床了,该吃饭了。

 师:中午闹钟响了,熊宝宝肚子饿了,该吃午饭了,吃完午饭该吃午觉了。

 师:晚上的时间到了,熊宝宝肚子饿了,该吃晚饭了,吃完晚饭看一会电视熊宝宝就瞌睡了,该睡觉了。

 二、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定时间睡觉、按时吃饭、让幼儿初步理解人体生物钟的含义。

 师:熊宝宝为什么这些时候要做这些事情?

 讨论:你有过到时候就想吃饭、就像睡觉的感觉吗?

 三、让幼儿看小熊表演,并了解常吃零食会影响正餐的食欲。

 表演:小熊早上、中午乱吃零食,老师拨动小熊肚子上的钟提示生物钟的蓄乱,到吃饭时间就不想吃。

 师:小熊这样乱吃零食,身体会有什么感觉。

 讨论:如果我们不遵守人生生物规律会怎么样?

 四、引导幼儿讨论:如果爸爸妈妈饭菜还没有做好,自己肚子饿了怎么办?

 师:可以先吃一两块饼干,但不能多吃,或在大人的允许下先吃菜,或者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争取大家能够快一点吃到饭菜。

 五、让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这是该做什么”加深对人体生物钟的了解。

 教学反思:

 经常听到家长们反应,自己的宝宝在家里,老是乱吃零食,都不好好吃饭,没有了营养,连抵抗力都下降了,非常着急。所以,今天的.活动正好可以告诉孩子们我们应该知道要定时吃饭、定时睡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熊宝宝这一可爱形象导入活动,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都能够集中注意力,也能指出小熊在乱吃零食后吃不下饭那是不正确的,还听到下面有孩子轻声地和自己边上的小朋友说:“我不乱吃零食,吃饭才能长高。”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我知道,小朋友们正在通过反面对比,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我觉得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远远比老师声嘶力竭地说:“不能...”要好上千倍。在活动后,还有宝宝会跑来跟我说:“老师,我不乱吃零食,饿了,就吃两块饼干,我要让自己长得高高的。”我会心一笑,看来,孩子们真的接受了,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的做到哦。

《肠胃小闹钟》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定时的睡觉、按时吃饭是人体的需要,常吃零食会影响身体不利。

 2、初步的了解人体生物钟,能够说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3、愿意按时的进餐,控制零食和正常的作息。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闹钟一个

 2、熊宝宝大或长毛绒玩具一个,熊宝宝的肚子上有一个可以拨动时针的钟。

 3、幼儿用书:《肠胃小闹钟》。

 活动过程:

 1、出示闹钟,表演熊宝宝的一天生活。

 早上闹钟响了,熊宝宝起床了,该吃饭了。

 中午闹钟响了,熊宝宝肚子饿了,该吃午饭了,吃完午饭该吃午觉了。

 晚上的时间到了,熊宝宝肚子饿了,该吃晚饭了,吃完晚饭看一会电视熊宝宝就瞌睡了,该睡觉了。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定时间睡觉、按时吃饭、让幼儿初步理解人体生物钟的含义。

 熊宝宝为什么这些时候要做这些事情?

 讨论:你有过到时候就想吃饭、就像睡觉的感觉吗?

 3、让幼儿看小熊表演,并了解常吃零食会影响正餐的食欲。

 表演:小熊早上、中午乱吃零食,老师拨动小熊肚子上的钟提示生物钟的蓄乱,到吃饭时间就不想吃。

 小熊这样乱吃零食,身体会有什么感觉。

 讨论:如果我们不遵守人生生物规律会怎么样?

 4、引导幼儿讨论:如果爸爸妈妈饭菜还没有做好,自己肚子饿了怎么办?

 可以先吃一两块饼干,但不能多吃,或在大人的允许下先吃菜,或者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争取大家能够快一点吃到饭菜。

 5、让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这是该做什么”加深对人体生物钟的了解。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北柒陌人]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412-19305.html

(5)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北柒陌人
    北柒陌人 2024年12月20日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北柒陌人”!

  • 北柒陌人
    北柒陌人 2024年12月20日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能对你有所帮助!

  • 北柒陌人
    北柒陌人 2024年12月20日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北柒陌人
    北柒陌人 2024年12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联系我们

    邮件:Cali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