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

网上科普有关“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网上科普有关“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主要奋斗目标,无不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充分发展和广泛利用的基础之上。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日见加紧的知识产权垄断和日益严重的能源资源约束,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从国际形势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探索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中东一些储油丰富的国家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来获取财富,拉美一些国家主要依靠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来发展工业化,而美国、日本等二十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则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成为世所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多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大多保持在30%以下。为了强化市场竞争力,突出竞争优势,他们非常注重推动企业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和标准,使拥有名牌产品、先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巩固跨国经营企业的垄断地位,维护知识产权背后的超额垄断利润,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壮大自身实力、遏制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在国际市场上,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26年保持年均9%以上的稳定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收入水平低,资源十分贫乏,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严重依赖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严重依赖引进技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据测算,目前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9%左右。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专利持有者支付专利费。研究表明,如果投资率保持在目前40%的高水平,要达到GDP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就必须在目前水平的基础上再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性转变。即将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其中的道理也在于此。

二、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国家兴旺,贵在得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资源开发观念,由注重开发自然资源转向着重开发人力资源。历史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敬畏自然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又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智力资源却是无限的。无数事实证明,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第一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因为正确使用人才而使企业起死回生、焕发青春活力的事例比比皆是,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雅科卡、IBM公司的郭士纳就是如此。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曾经说过,“在知识经济的环境里,最起作用的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美国苹果公司的老板也公开声称:“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但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可见,对人才资源进行的投资是一种战略投资,这种投资的回报率是很高的。

正由于人才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围绕着创新型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寻找最优秀、最聪慧的人才已经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异常激烈的全球争夺战。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争夺,核心就是对人类智力资源的争夺,是对作为人类智力资源载体的科技人才的争夺。越是素质好、层次高、专业成就突出的专门人才,国际流动的频率越高,各国的争夺也就越激烈。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在全世界搜寻、吸引、利用人才的力度,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才缺乏的状况更加严重。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平均每年有1.7万科技专业人才直接定居美国,16.8万科技人才通过H-1B临时签证前往美国工作,18.3万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就读,世界科技移民的40%以上最终进入美国。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才争夺中处境极为不利,大量在本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我国为例,在1978—2003年间出国留学的70.02万人中,回归率不到30%。

全球化的人才争夺,要求我们必须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让具有潜力的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现在我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科技人员缺乏创新精神,不能真正做到突破前人,有所前进。二是大量高水平研究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极其缺乏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水平的工程师。根据我们的调查,中国的科技工作者67%集中在事业单位,17.3%在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还有将近16%在“三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这样一种结构性缺陷,直接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够深入持久,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结出丰硕成果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等活动在许多地方也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创新型人才培育和成长的群众基础亟待加强和巩固。

创新是多层次的,包括科研院所进行的原始性创新、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广大工人农民开展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创新型人才也是多方面的,蕴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只有动员多方面创新人才广泛参与,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创新活动,并能充分运用创新成果的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没有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们必须着重加强三个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型领军人才。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左右,而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5.5%左右。即便是在高层次人才资源中,能够把握世界科学前沿、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尖子人才也极为匮乏;二是加强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让中华大地涌现出更多的像海尔张瑞敏、华为任正非、奇瑞尹同耀、吉利李书福那样一些敢于向世界领先企业叫板、把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企业家,在世界市场上推出更多的中国品牌;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培养一大批许振超、包起帆式的工人专家、乡土人才。有了这样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有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创新型人才辈出的重要社会基础

创新型人才是民族的脊梁,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之中,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质好的国民群体之中,植根于激励有力、赏罚得法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之中。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必须以广大劳动者科学素质的大幅度提高为基础,努力营造创新型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宏大公众群体,就不会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自主创新也就失去了源泉和动力。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长期在世界上领先,就是因为我们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因此,必须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来考虑,通过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努力营造激励创新、鼓励冒尖、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精神,不断增强公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首先需要了解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公民只有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才能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创新性成果,推动社会进步。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比较低,2003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98%,农村居民则低至0.7%,与美国2001年已经达到的17%相去甚远。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不高,缺乏自我保护常识,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庆开县的天然气泄漏事故、吉林石化的爆炸事故,都是由于最低级的操作错误造成的。公民科学素质低下,已成为影响生产率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适应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需要,党中央适时提出,要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中宣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以当前影响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提升的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四大行动计划:一是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通过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提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四是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配合这四大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我们还要针对科普基础设施薄弱、支撑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四项基础工程,营造社会化科普平台,强化科普能力,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要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人才是制胜、兴军之本,没有一大批想跨越、敢跨越、能跨越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和实现质量建军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现代建军治军人才,尤其是指挥和打赢高技术战争的***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十六大把“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军委、总部对此提出了明确规划和要求。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是目前我军建设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呢?本文就此作如下探讨。

 

 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人才的成长既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又有一个从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军事人才成长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我军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迫切性,需要迅速缩短我军与外军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军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对军事人才培养要有新的举措,实现军事人才培养上的超常规培养,以满足我军跨越式发展的人才要求。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装备的发展、战争技术的变革决定了人才成长过程必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与时俱进的过程,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世界中的每一个军人,都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想在新形式下有所作为,任何一个希望成功的军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战略,使自己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提高,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军事人才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过程。

 另一方面,由于我军面临着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尽量缩短人才成长的周期。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引发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事理论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进行军事战略调整,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标志的军事竞争新态势。形式逼人,不进则退。如果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按部就班,尾随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会坐失良机,拉大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只有抓住机遇,走超常规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跨越某些阶段和环节,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的培养之路,为实现我军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军队院校在这一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因为军队院校人才密集、学科专业齐全、信息畅通、设施设备条件好、人才培养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军队院校必须以新的视角和超前意识,统筹谋划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方略,确保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在较短时间脱颖而出。军队院校可以紧密结合部队的作战训练实际情况,联系世界先进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变化,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我军干部的军政素质,并在此基础上造就一批新型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二、军队院校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应确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原则

 

 军队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过程中,继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势在必行。但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基本培养原则:

 前沿性:要全力关注现代战争的发展动向和现代军事装备发展的动态,全力关注新战法和高新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始终坚持盯住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前沿、盯住外军最新信息化装备、盯住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做到高起点建设,使参加培训干部的知识结构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综合性:针对军事领域的特殊性、高科技性等特点,扩大参加继续教育学员的知识面、增强所教知识的广泛性,注重各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与渗透,让受训学员更多地了解相关专业和相关领域的知识、技术,并能灵活运用各种领域的有关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知识结构单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狭隘的缺点。

 实践性:在军队院校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应该既要考虑培训理论的先进性、前瞻性,又要注重培训的实用性,既要有远景展望,又要有现状研讨,既要有理论探索,又要有实际操作,使教育的内容和部队的实际与今后发展密切地结合起来。

 创造性:在继续教育的培训过程中,要注意部队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加大课程中教育与学员之间的研讨环节,通过研讨来提高受训学员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提高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使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规范性: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分类设置教育层次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继续教育新机构;要突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加强考核;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培训与操作相结合,注重学员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优化教育内容,精心编选教材;着力提高师资水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三、发展军队院校继续教育,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模式

 

 人才是兴国强军之根本。充分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是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军队院校的继续教育可以灵活运用以下三种培养模式:

 知识更新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改善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它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与现代军事技术与装备相关的前沿性内容,通过科学方法组织成密集的知识,在全面熟悉、了解和运用新知识的基础上,扩展学员的知识面,改善其知识结构,适应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发展的要求。

 能力提高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提高学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它根据不同学员工作职务的不同和岗位要求,找出其现实的能力水平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通过运用多种教育培训方法来提高学员的岗位工作能力,缩短上述差距,尽快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岗位工作的要求。

 行为修正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修正学员的传统习惯行为模式为目标的教育。通过对军人管理行为的修正和强化,提高学员的理论、管理和实际工作水平。每个军人在某个相对固定的单位或岗位工作中往往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并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式和行为定式,这种情况在经验丰富的军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需要通过教育使学员不断修正不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旧习惯、旧思维和旧定式,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总之,军队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过程中,继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势在必行。我们深深体会到:各级首长高度重视,上级机关支持、指导,是确保培训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前提;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精心准备、相互配合,是完成培训任务的根本保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精心施教、注重实效,是提高新型军事人才培训质量的关键。

关于“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秋蓉]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412-2208.html

(10)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秋蓉
    秋蓉 2024年12月14日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秋蓉”!

  • 秋蓉
    秋蓉 2024年12月14日

    希望本篇文章《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 秋蓉
    秋蓉 2024年12月14日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秋蓉
    秋蓉 2024年12月14日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英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联系我们

    邮件:Cali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