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王敬东的成长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王敬东的成长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33年,王敬东出生在海阳县盘石店村,孩童时代就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山上捉蝴蝶,看新奇的花草。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他……
1952年,王敬东毕业于胶东师范学校,带着满腔热情踏上了中学的讲台,为孩子们讲授生物。他热爱自己的专业,善于标新立异,学生都喜欢听他生动有趣的讲课。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56年他被评为山东省首届优秀教师。通过刻苦努力学习,同年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982年,他出任乳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培养乳山的师资力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国家教委的奖励。
生物世界的许多趣事,促使他对生物进行研究。他想,开发学生智力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能不能用自己的笔,把生物界奥秘揭示出来,让更多的孩子都受到教育呢?于是,他开始了科普创作。首先他对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写一本关于蜜蜂的故事,对此,他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蜜蜂的资料,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为了验证这些知识,他节衣缩食,又当去了妻子的一副手镯,花了160元钱买了两窝意大利种蜜蜂,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经过八年多的深入观察,不仅书本上的知识得到了印证,而且还发现了蜜蜂的一些从未被人揭示过的秘密。例如,他发现,蜜蜂的岗哨多由老蜂担任,而且岗哨有松有紧,花蜜丰富的时候岗哨松一些,是为了让本群蜜蜂多采蜜;反之就紧一些,这是为了保卫劳动果实。与此同时,他还发现,岗哨对本群蜜蜂的辩认全靠触角,蜜蜂采蜜回来,需经门卫检查,方可放行,要是不速之客,便群起而攻之,直到消灭敌人。
他是一个对知识非常较真的人,当时他在山区中学教书,查阅资料必须到县图书馆。一次,他听同事说,在一种刊物上有一篇关于蜜蜂的材料,而这份材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便骑自行车跑了30多公里,终于找到了这份材料,全部摘录下来,返回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半路上黑灯瞎火,一头栽倒在路边的深沟里,摔得浑身是血。车坏了,人伤了,他只能慢慢推着车走,回到家,已经是午夜时分了。妻子和孩子们都为他着急,他却笑着说:“没什么,只是蹭了点皮,比起我包里的材料,微不足道。”
为了把书写得详实,有根有底,他又先后找胶东十几户养蜂老农去采访,广泛吸取营养。
写作不能影响教学工作,所以他只能在晚上办完公以后进行写作。三伏天,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挥汗如雨,他只穿短裤,忍着蚊虫的叮咬;三九天,寒冷冻透了小屋,有时笔尖结了冰,他用嘴哈一哈再写。第一遍稿还没有写完,他就感到腹痛,他一边写,一边用手顶着。后来才发现,自己患了肝炎,并且已经浮水了,不得已住院治疗。他为了按计划完成稿子,硬是撑着在病床上写完。然后,他又在知识性、趣味性上下功夫,三易其稿,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并写了论文《科普创作也要深入生活》,在科普界引起强烈共鸣。
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963年,《蜜蜂的故事》出版了,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也受到科普界的重视,接着他又受邀参加了《十万个为什么》丛书的编写,终于实现了他用科普作品教育天下孩子的梦。
身处逆境也自奋
《蜜蜂的故事》的出版,给他的科普创作带来了动力和希望,正当他想为少年儿童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打成了“黑帮”,罗织的罪名竟然是他的《蜜蜂的故事》而起,说书中“七王同巢”一章影射党中央,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被遣返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以后又放到一所偏远的中学养猪。
文革期间,许多作家束纸搁笔,苦受熬煎。王敬东想到的是,人生时间有限,不能白白浪费时光。于是,他一边养猪,办起了小型制药厂,为附近农民的猪治病,一边拿起笔来继续搞科普创作。
“你还要写书呀,你不知道你就是被书害得才进行改造吗?”他的妻子不解地问。
“应该相信,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科学知识,眼下的形势只是一种被扭曲的特殊情况。”
妻子无奈,只得把窗台裱糊了报纸当桌,由他写去。
为了获得写作的资料,他经常在田间劳动时观察不同生物的习性,对一些动物进行解剖,并制作了许多标本。青蛙成了他观察的重点对象,经常午间饿着肚子,顶着烈日在水边观察,“田间卫士”的题目在他脑中酝酿着。
这时他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上有三个老人,每月只给他十几元钱的生活费,全家都靠他吃饭,他每日只能吃地瓜干就生咸菜,很快,五尺多高的汉子,瘦得不过百斤。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完成了《田园卫士》、 《荧光闪闪》、《绿叶之谜》、《奥秘揭开之后》的初稿。1976年除夕夜,他合上了《田园卫士》的稿子,想到院子里去清凉清凉,不想一头栽倒在院子中,全家人都为他着急,他却笑着说:“没什么,我只是想睡。”
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真正为他人谋利益的人,他是不会考虑个人得失的。王敬东就是这样的人,在逆境中依然故我,宠辱不惊。
用彩笔打扮科学的春天
王敬东重新登上讲台的时候,已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0年3月15日,王敬东以当代科普作家的身份,出席了中国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到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被选为中国科协二届委员。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暖意萦怀,他决心用自己的彩笔打扮科学的春天。
1980年他被任命为乳山一中副校长,1982年,他又被任命为乳山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在管理和教学之余,他又开始了科普创作。经验和学识,使他更加成熟了,他认为,科普作品不仅要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做好一切事业的基础,有了科学精神,才能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能认识到科技兴国是祖国发展成为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从而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并为科学事业奉献自我。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如果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便容易盲目行事,走弯路,走回头路。
为此,他写下了《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小学科学入门》、《帮你学植物学》、《帮你学动物学》,并把自己的作品结集为《王敬东科普文集》(三卷本),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0世纪80年代,山东半岛松毛虫危害甚凶,为了杀死这些害虫,有关单位用飞机喷洒农药,结果松毛虫是杀死了,但同时也杀死了松干蚧的天敌—其他生物,这样松干蚧大量繁殖,吸吮松汁,松树很快大面积死亡。这件事说明了一个普遍的科学道理:自然界的生物链是破坏不得的,一旦缺了一环,就会导致整个生物链的破坏,将造成很大损失。针对这件事,王敬东写了科学小品《消灭松毛虫带来的后果》及论文《科普,应重视科学思想的普及》,用活生生的事例培养了少年儿童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苍蝇是人人见了都恶心的动物,因为它传播疾病。可是苍蝇为什么处在那么肮脏的环境中,自身沾满了细菌,而自己却安然无恙呢?因此,科学家把苍蝇“请”进了实验室进行研究,原来苍蝇有快速呕吐和快速排便的绝招,使病菌在体内来不及繁殖就排出体外。另外,苍蝇体内还能分泌出杀菌物质—“抗菌活性蛋白”和“细胞凝集蛋白”,科学家就从苍蝇体内分离、提取这两种物质,为人类治病。
王敬东把苍蝇的这种功能写成科学小品《把苍蝇请进实验室》,少年儿童读后,就会科学地、辩证地去看待身边的一些事物,并自觉地投身到科学研究的行列中去。
由于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很受少年儿童的欢迎,1981年《田园卫士》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王敬东科普文集》获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田园卫士》、《奥秘揭开之后》、《荧光闪闪》、《绿叶之谜》等作品参加了在莫斯科和香港举行的国际书展,《蜜蜂的故事》先后刊印17次,并被翻译到美国、日本等国。
王敬东的成功,使他名闻全国,许多高校和学术机构请他去作报告,他被选为山东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晚唱不知夕阳红
1992年,王敬东退居二线,按理说,该是安度晚年,好好享受享受的时候了。然而他却认为这正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又一高峰。
古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敬东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他多年的文化积淀,开始了他的第二个里程—拿起笔来,踵事增华,别无牵挂地为孩子们写出更好的东西。
为了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世界,他把手头的资料汇集起来,以故事的形式,写了《少年智慧画库》6卷,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军事侦探等领域,介绍古今中外科学的故事,起到了开发少年儿童智力的作用。与此同时,他又着手《揭开植物世界的奥秘》和《揭开动物世界的奥秘》。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他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经常和老伴一起到山上去观察动植物。
有一次,他不慎在山坡上踩滑了石头,差点掉到险谷中去,幸亏心心相印的老伴扯了他一把,才脱离了险境,但是他的腿却擦破了皮,鲜血直流。他躺在山坡上,老伴含着眼泪为他包扎伤口。
此时,太阳已经西下,群峰抹上了淡淡的橘**,他看着这美丽的景色,笑着说:“古人用‘夕阳’比喻人之将老矣,颇有伤感之情,岂不知,人到迟暮之年,更要珍惜时间。人生就像一首歌,朝阳是歌的序曲,夕阳是歌的尾声,尾声唱不好,怎么能缭绕屋宇‘三日不绝’呢?又怎么算为自己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呢?”
当他回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儿孙们都在跷首以望,为他这种敬业精神所感动。
对国际前沿科学,必须自己先弄通,然后才有可能通俗浅显地介绍给少年儿童,他经常夜里三点钟就起床看书学习、作笔记,构思作品的脉络。
《揭开植物世界的奥秘》、《揭开动物世界的奥秘》出版以后,又出版了《绿色革命》、《现代气象探密》,这两本书被列为国家重点图书,并在台湾出版。
接着又着手一套《绿色快餐》丛书。他认为少年儿童学习任务紧,没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图书,如果用几万字就把生活中的趣事介绍给他们,对增加科学知识,提高整体素质是非常有益的。于是《蚂蚁的故事》、《昆虫的启示》、《拜植物为师》、《化害为益的故事》、《猫的趣话》、《花的魅力》、《巧借生物破案》、《大自然的忧虑与快乐》、《气象与生活》等12册图书由济南出版社出版了,深受少年儿童的喜欢。
为了让少年儿童对当前国际前沿科学有所了解,鼓励他们投身科学事业,此间他又深入浅出地写了《画说生物技术》、《画说信息技术》、《画说自动化技术》、《画说能源技术》、《画说激光技术》、《画说新材料技术》一套高新科技丛书。
接着又出版了《结识机器人》、《漫游计算机世界》、《千言万语宇航》、《核能透析》、《探索月球的奥秘》、《海洋工程展望》、《漫步信息高速公路》、《生命的魔术师》、《脑的秘密》、《珍爱家园》中小学科技展望系列。同时担负了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科技展望丛书》5个分册的写作任务。
为让科学占领思想阵地,抵御伪科学的侵蚀,破除迷信,让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他写了《透视伪科学丛书》、《人对苍天的误解》、《人对大地的误解》、《人对生物的误解 》、《人对生活的误解》、《人对自然的误解》,由山东科学出版社出版。
爱国主义是对中小学生教育的永恒主题。王敬东认为,科普作家也必须通过科普作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针对国际上一些人污蔑中国人愚昧,他写了《中国人的智慧丛书》八卷:《探索数形奥秘》、《洞察物质运动》、《揭示物质变化》、《撞击生命之门》、《播撒绿色希望》、《寻求健康之路》、《窥究天地之谜》、《营造有形世界》。书中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即纵向按历史年代,横向从某种事物,用中外对比的方法,让少年儿童认识到炎黄子孙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从而加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此同时还出版了《聪明的中国人》上下卷。
俗话说,一朵鲜花装扮不了春天,为了使少年儿童有更多的科普作品可读,他用自己多年科普创作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利用科普创作座谈会和传帮带等形式,对烟台、威海一批科普创作者进行培养,于启斋、于守福、王居仕、李德仁、宋文仁等人都有作品发表,其中于启斋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科普作家。
老树春深更着花
进入21世纪,王敬东同志虽然身患重症,但精神依然不老。最近几年又有新著作不断问世。为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手脑并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他应山东大学出版社之约,夜以继日地编著了“中学生科技创新系列丛书”十本:《科技小制作》、《科技小魔术》、《科技小实验》、《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技小测试》、《科技小乐园》、《科技小自救》、《科技小侦探》和《科技小板报》;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他又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为山东友谊出版社编著了“聪慧—定有方法系列丛书”十本:《急中生智的故事》、《风趣幽默的故事》、《谜语逗乐的故事》、《科学探索的故事》、《能言善辩的故事》、《巧对楹联的故事》、《巧解难题的故事》、《军事谋略的故事》、《诗话应对的故事》和《案件侦破的故事》。
为了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他于2004年应山东教育出版社之约,参加了“少年科学家丛书”的编著,编写了其中的《绿色乐园》和《生命交响曲》两本,该书已获2005年山东省优秀图书奖。
由于王敬东同志在科普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12月又获全国首届科普奖。
王敬东在业余时间为科普创作事业奋斗了一生,给少年儿童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丰富的精神食粮,他是中国科普界一颗永放光芒的灿烂明星。
关于“王敬东的成长经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闽莉]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412-2696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闽莉”!
希望本篇文章《王敬东的成长经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王敬东的成长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王敬东的成长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