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中医养生知识总结与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医养生知识总结与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自然疗法大师”
“国际营养大师”
“中国长寿专家组营养专家”
……
拥有着众多头衔的长寿 养生 专家林海峰倒在去医院的路上。据《人民日报》报道,2019年11月11日,鼓吹“断食排毒 养生 ”的专家林海峰疑似食物中毒在云南去世,令人唏嘘的是,他当时仅仅只有51岁。
事发前几天,他自称吃了过期的红枣而浑身僵硬,因推崇自己的“自然医疗”,相信自己能排毒,而没有上去医院,拖了几天后忽然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林海峰的离去让人惋惜,即使他已经去世了几年,但是现在仍有许多人对他抱有很大的争议,长寿专家教人 养生 ,但是却英年早逝,确实让人难以释怀。
养生大师离世,深刻反思:4种“养生”骗局,别再上当" img_height="473" img_width="75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1/7edf7e92efa5f95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事件发生在黑龙江,24岁的李某在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业了一年,时间久了后李某的精神方面出了些问题,经常在家自言自语。且他的体重也飙到了260斤,家人觉得不能让李某继续这样下去,听说家附近有个气功大师开的疗养院“包治百病”。
于是李某被送去了疗养院,早期去疗养院的目的是减肥、调养,也得到了一定成效。但是到后期,李某住疗养院的目的却发生了改变,已经不是纯粹的减肥了,他开始学习发功、辟谷治病。
李某接受了一名“大师”的建议,停食70天治“病”,在停食52天的时候,李某出现了痴呆症状,2天后出现了抽搐症状,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是发生在2020年的真实案例。
如今还有很多人在推崇断食、辟谷 养生 ,可是断食真的能排毒 养生 吗?
养生大师离世,深刻反思:4种“养生”骗局,别再上当" img_height="509" img_width="75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1/e5957569256cdd1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张国玺教授 对此进行了辟谣, 断食对于 健康 的益处根本没得到证实,盲目断食还会给 健康 带来极大威胁。
人如果完全不进食只能活多久?当人体停止进食后,首先会 消耗肝脏内储存的糖原 ,将其分解成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大约在3天后,肝糖原消耗殆尽,需要 启动身体内的脂肪组织 ,消耗脂肪来为身体提供能量。当脂肪消耗完后,就需要 消耗体内的蛋白质 来维持身体的功能。
长此以往下去,会导致身体出现头晕、头疼、身体虚弱等一系列的异常症状,继续断食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导致死亡。从断食到死亡的具体时间点,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会有一些变化。 多数情况下,人在不吃饭只喝水的情况下,只能存活1~2周时间。
养生大师离世,深刻反思:4种“养生”骗局,别再上当" img_height="500" img_width="75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1/dfa047da9650900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除了断食“ 养生 ”以外,生活中还谣传着不少号称可以 养生 的方法,跟随小艾一起来看这些 养生 方法是否靠谱。
1、保健品能代替药物?号称能治病的保健品不可信
保健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中间的一种产品, 本质上还是一种食品 ,部分保健品可能会具有一定的调理功效。但是,不能将保健品当成治病的药品,它的主要作用是补充、调理、预防,不能治病!
2、磁疗床垫、枕头包治百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发布的 《磁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指出,磁疗产品不得已治疗病种、治疗功效等方式命名。
养生大师离世,深刻反思:4种“养生”骗局,别再上当" img_height="500" img_width="75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1/5c5e53a25edd67e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一些质检不合格的磁疗产品,还可能具有 致癌作用 。山东烟台市检疫局曾截获一批放射性超标严重的磁疗产品, 这些磁疗床垫的年辐射剂量可达到200mSv ,接触一年约等于拍了2000张胸片,这个剂量的辐射量,会导致体内细胞突变的风险增加,患癌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3、网红束腰带能减肥、收腹?
网红束腰带也曾风靡一时,很多女性为了减肥收腹带上了这类腰带。殊不知,这种束腰带具有很大的 健康 风险。
长期使用束腰带可能会导致骨骼变形,看起来腰挺直了,实际上治标不治本。 核心肌群的稳定性也会被破坏,还可能会引起肌肉萎缩、脊柱损伤等症状 。一些使用时间过长的女性,可能会导致体内脏器出现问题,引起胃气管反流、呼吸不畅等症状。
养生大师离世,深刻反思:4种“养生”骗局,别再上当" img_height="500" img_width="75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1/0976421825ae0c56.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4、丰胸膏能丰胸?
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高晋南 表示,市面上所售的外用丰胸膏,多是通过激素产生短期作用,会给乳房带来刺激,在视觉上产生变大的感觉。但是却“治标不治本”,后期会反弹回来, 滥用激素还可能会引起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等症状 ,对于女性 健康 极为不利。
小艾在此提醒大家,一定不要轻信一些所谓的 养生 方法。想要 养生 其实并不难,保持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定期体检,就可以帮助你保持好的身体状态。# 健康 明星计划#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不再流于表面,是时候深入挖掘中医宣传了!
◆他对中医原旨的独到见解常不易被人接受,自称少数派
◆他致力于中医学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呼吁中医要卓然自立
◆他在西医院临床26年,56岁归队研究中医,倡导“中医研究”
◆他中西汇通,诊疗思想独树一帜,治疗疑难杂病得心应手 陆广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的中医理论学家、临床家。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会被他激昂的语调、犀利的言辞、深邃的思辩、妙语连珠的中英文打动。“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是他对中医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他从医六十多年寻求中医学之道的收获,也是他对中医发展的期望。 3位名师的教导、西医名校的系统学习、综合性大医院坚持中医特色的实践,使他中西汇通,学验俱丰。他遵循中医学原旨,执着探寻中医精髓,真知灼见别具一格,是当代发皇古义、融会新知而卓然自立的代表人物。
“我是正宗中医出身,当国家号召中医药人员要系统学习西医时,我通过考试,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了5年西医学,毕业后到中央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在西医院坚守中医26年,56岁时被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组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队伍。”
自18岁在上海开始学习中医后,陆广莘先后师从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老师的言传身教使他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影响了他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观点,激励他对中医真谛孜孜以求,奋斗不已。
陆渊雷的古文学和中医学造诣很高,蜚声医界。民国18年与徐衡之、章次公创办上海国医学院,国学大师章太炎为院长。“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办校宗旨要求既要学习传统文化,又要掌握新知识。陆广莘作为函授弟子,不但接受了现代科学思想,也打下了他兼收并蓄、融古汇今的学风基础。
章次公1955年任卫生部中医顾问时,陆广莘随他抄方侍诊。1956年关于五行存废问题的讨论时,章先生与他切磋讨论,并鼓励他发表意见。章次公“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的教导使他对中医学充满自信、自强、自立的决心。陆广莘的文章发表在上海《新中医药》上,学术见解的锋芒和论辩的才气逐渐显露。
徐衡之提出“心知其意.不为所囿”,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取得良好疗效。陆广莘1957年到中央人民医院中医科时,徐衡之任主任,对他言传身教。敢想敢干的陆广莘在一流西医院里开设中医门诊,创建中医病房,扩大中医临床领域,并于1958年秋在北京医学院开设《中医学概论》课程,吸引医疗系四、五年级和儿科系四年级学生听课,以及利用中医临床病例编写教材,推动医院临床各科更广泛的中西医合作等,均得益于徐衡之的传教和支持。
对陆广莘学术思想影响深刻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元末明初的医学家王履。陆广莘早年对王履进行了深入研究,很欣赏王履朴素求实的作风、科学的怀疑态度和历史的批判方法。王履的学术观点、论辩性强的文字,对陆广莘影响至深,这在其论文和言谈中处处可见。
3位名师的教诲,以及受王履等医家治学态度、观点和文风的影响,他不断勤求博采,继承创新。他思想解放,科学批判,独立思考,逐渐形成了高深独到的见解、超凡脱俗的观点以及执着的探究精神,这也使他在中医名家中独树一帜,个性鲜明。 他学贯古今,徜徉中外,才思敏捷,人谓之“明”;他兼收并蓄,思辨功深,学验俱丰,人言其“达”;他声名远扬,勤勉和蔼,言传身教,人敬之“尊”;他高屋建瓴,见解独到,卓然自立,人赞之“才”。
陆广莘是我国第一批“中学西”人员,受过正规的中西医教育,曾在中医、西医权威机构临床、科研和教学。他心智超群,且博极医源,遍求中外,不断参悟中医学的精髓,在中西医模式比较、当代中医的使命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形成了逻辑严密、高屋建瓴的学术思想。在当今中医界中,因为敢于提出尖锐问题、善于逻辑思辨和观点独具创见,而被誉为“中医界的哲学家”。
“中医学之道是养生治病必求于本为主旨的生生之道,是辨证论治的发现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是聚毒药以供医事转化利用为生生之具,是通变合和谋求实现天人合德生生之效的健康生态的实践智慧学。”凝聚陆广莘学术思想精华的《陆广莘论医集-中医学之道》一书,扉页上有这样一句醒目的话。
他认为医学模式转变的根本在于诊疗思想的转变。医生应该“从实际出发,究天人之际明乎物我之相分;实事求是,通健病之变以识环境利害药毒;有的放矢,循生生之道发现发展人的生生之气;讲求实效,用生生之具谋求天人合德生生之效。”这种深邃精辟、一针见血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在当代哲学界、社会科学界和医学界引起广泛反响,对我们重新认识和发展中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他强调“稳态调节与中医养生保健”的关系,指出人的健康模型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自我稳定的生态和谐,并非是“邪”的彻底消灭。他严厉指出,现在人们对细菌、病毒采取除恶务尽的态度,是徒劳和好坏不分,反而使病害越来越多。
陆广莘的中医诊疗思想立意高远,内涵深刻,说理精辟。他说:“人的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是中医学的目标对象和发展对象,是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源。”他将这一思想时时落实在诊疗过程中,记者曾跟随他门诊,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他经常对病人机体顽强的生命活力发出赞叹,鼓励病人与病魔抗争:“你的病有好转,不是我的功劳,是你自己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坚持!”临床上,他从社会、人文学等角度对病人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全面分析,鼓励病人发挥机体自愈能力,这是他“中医学之道,根本在学人”,“道不远人,以病者之身为宗师”的精彩体现。
由于陆广莘强调医生应充分调动人体内一切因素驱除病邪而恢复健康,所以他呼吁客观、正确看待药物作用。他指出,医生是“聚毒药以供医事”,不要绝对地看待某种药物的功效,利用药物治疗疾病时要趋利避害。
他早在1973年就发出的清醒而独到的警示“药之害在医不在药”,在由于滥用药物、过分依赖药物等不断发生药害事件的今日,不能不令人赞佩。
自古江南多才俊,陆广莘的才气在中医界鼎鼎有名。他发表有百余篇论文,篇篇都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精辟独到,充满了对中医学的热爱和殷切期望,洋溢着忧国、忧民、忧中医的激情。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其学术论文80篇汇集为《陆广莘论医集-中医学之道》一书。研读这些文章,正如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言:“中医界人士读陆广莘的文章,有时感到陌生的‘洋味’;哲学界读陆广莘的文章,有时感到新鲜的‘土气’,但它确实为中医界讲清了许多难以讲清的问题。”的确,捧读这本书,必须荡涤心中浮尘,才能通过其融合中西医学、物理学、哲学等概念的语句和别具韵味的行文表述,随其跃动的思绪,进入探究中医学千古奥秘的时空隧道。 他在国内一流西医院坚守中医26年并崭露头角,源于他坚定的中医信念;大量疑难危重病症用中西医治疗取得的显著疗效,靠的是他对中西医优势的巧妙组合运用。
身处国内一流西医院的西医强势环境中,一个中医很容易被西化,但陆广莘反而更坚守中医,并且从医院中脱颖而出。他才智过人,勤勉不懈,博闻强记,1957年至1983年,在北大人民医院的26个春来夏往中,他用中西医诊治各种疾病,不但取得了科研、临床、教学的丰硕成果,还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对中西医诊疗思想进行比较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其能深刻诠释中医原旨、实践基础深厚的诊疗思想。
在中西医诊治乙脑、急腹症、小儿肺炎、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高血压、肾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苯中毒等大量疑难危重病中,陆广莘先后得到钟惠澜、吴阶平等名家的指点,受益良多,也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的阑尾合剂和肺炎合剂等协定处方,供西医外科和儿科直接使用,取得了比单用西药显著的疗效。一些西医大夫开始认识中医,遇到难题时求助中医,提高了中医在综合性医院的地位。他与高水平的西医同事交流合作,针对一些疑难疾病如急腹症、血液病等开展科研。在北大人民医院后来取得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中西医科研项目中,也有他付出的心血。
陆广莘长于临床,勇于实践,但他在全面细致的临床观察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临证实践的反思,笔耕不辍,经常写出了理论水平高、见解深刻的论文,以至于有人误以为他只是个中医理论家。1959年他在总结中医治疗乙脑的论文中,提出乙脑不是“温邪首先犯肺”,而是“暑邪直入心包”。讨论了叶天士、程文囿、张畹香等人提出的“邪入心包”之证,及时应用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以截其路”的治疗思想,谓他们开了近代“截断疗法”之先河,较早挖掘了后来名闻遐迩、在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中有重要价值的“截断疗法”。写此文时,陆广莘刚到医院两年。
1976年,陆广莘在长期治疗高血压病中观察到,改善高血压病人的血流供求不平衡是治疗的关键,辨证论治可助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比单纯的减压治疗更有意义。
1987年,陆广莘作为我国首批中医治疗艾滋病专家组成员被派赴坦桑尼亚。面对对方专家的质疑,他沉着应对:对艾滋病这些病毒性疾病,抗病毒治疗未必是唯一的或最佳方案,中医治疗乙脑、乙肝、天花、麻疹等并非消灭病毒,而是重在提高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中医有许多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验可以借鉴,可推之百病而不惑。这种看待疾病的思想体现了他的学术造诣,以及他对事物超乎常人的深邃领悟和体验,也是他临床治疗疾病取得疗效的法宝。
陆广莘不爱细谈某个病人的治疗方案,记者多次询问,他只是说,每个病人都不同,有些个案很难重复,关键是诊疗的思维方式。记者猜想,抑或是64年行医生涯中看过的病例数不胜数而使他不胜枚举,抑或是一病一方不足以反映他的整体诊疗思想,抑或是他默然牵系于心以论证自己的观点。陆广莘每周一出门诊,主要接诊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等疑难杂病,病人中既有附近的老熟人,也有定期乘飞机来的外地人,还有远涉重洋的海外人士。
小李是陆广莘的传承博士后学生,她告诉记者,老师总是从战略高度对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进行讨论,比较中西医学模式、诊疗思想,这突破了仅仅着眼于一病一方研究的套路。尽管如此,陆广莘还时常向自己、向别人发出提问:辨证论治的“证”是什么?辨证诊断要发现什么?辨证论治要实现什么? 他56岁回归中医大本营筹建中医理论科研队伍,对“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论述已成当今的圭臬;他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为中医药发展建言献策;他发出“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的呐喊,惊世骇俗,石破天惊,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学术命题。
1983年,陆广莘56岁时被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名称是陆广莘策划并在多次讨论会上坚持的结果,“中医基础理论”一词也是由此产生。
“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区别在于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不能互相代替,只能互补互渗。”他提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主张自主的“中医研究”。这一认识至今已经成为中医继承与发展中的一个判定标准和一句名言。
他先后组织了北京首届“中医证的研究”全国会议和国际会议,对“证”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等进行论述,在中医“证”的认识上进行从辨证到求本的认识论分析。
“旁开一寸,更上一层”是陆广莘借鉴针灸术语,提倡解放思想、扩大科研思路而提出的。他带领同事们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主持“肝血风(郁)瘀”和“脾津痰湿”两大系列“七五”攻关课题,先后获部级一、二、三等奖。
作为中医药大家和倡导中医研究的提倡者,他主持了2003年香山科学会议,提出中医药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2005年2月,他参加了科技部“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论证会,对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提出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并致信科技部、卫生部主要领导直陈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等。
他以独特的中西医身份、研究经历和开放大胆、严谨执着的工作精神开始了新一轮中医研究之路。
陆广莘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利用一切机会为中医药发展建言献策。他声名远扬,许多高校、医院邀他去讲课,他在各种场合宣讲中医,反复论说和疾呼中医学术。一个耄耋老人,对中医药仍然捧一颗赤诚之心,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陆广莘在邻居眼中是一个慈祥的老者,在学生面前是一个和蔼的老师,但在学术上却是严谨执着、锋芒显露的人,他发出“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的呐喊振聋发聩,惊世骇俗,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学术命题。有人听不懂,有人似懂非懂,有人不置可否。但记者注意到,在2009年7月北京大学举办的“信仰、哲学与科学”国际会议上,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菲利普斯“科学不是观察世界的唯一一扇窗的观点似与其异曲同工。这是威廉·菲利普斯、陆广莘等大师洞悉世界的先见,是他们慧眼识天下的呼声,愿我辈也能早日透悟。
如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有一支他带出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队伍,在相隔千里的广东等地也有他培养的高徒。他言传身教,垂范后人,其诊疗思想正在被认识、研究和光大。
“勤求博采老弥笃,学究天人称大医”。陆广莘说:“我最初选择了中医,这辈子就献给了中医。”的确,他每天的安排紧张有序,读书、看报、写作、讲课、坐诊、带教……他继续在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中探寻着“生生之道”。
中医倡导的养生观是?双修
我其实很少看电视连续剧,韩国《医道》,一个中医大夫许浚的成长史,是我们中医同城每一个员工的作业,看完之后还要写感悟。这部剧在中国没有火,你可能十分陌生,跟《医道》算是同系列的《商道》《大长今》更为大家熟知,这三部剧的导演均是李炳勋,了解《医道》的来源,即使没有看过,便可以预估《医道》这部剧的水准。观看《医道》会让你生动的学习很多中医知识,产生许多感悟,我自始至终最大的感悟不是《医道》所展示的中医本身,而是反思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真实的反映中医的电视剧。
也许你要提《女医明妃传》,可是这个“女医”太多感情纠葛了,其实能有一部跟中医沾边的电视剧,就可以感谢大家对中医的重视了,可是让我心服口服说这是一部展示中医魅力的电视剧,我真的说不出口。
韩剧《医道》的中医魅力
细节上,《医道》展示了中医的方方面面。
◆中医的严谨:许浚初做学徒最先学的竟然是挑水,中医用水都要分清水质,了解水质对用药的关键,泉水,井水,甘澜水各有各的药效。
《医道》提到中医可以使用的水多达三十三种
◆中医的无奈:电视剧主角许浚在麻风村里学习许久的医术,麻风病人的痛苦,医生的束手无策,医学的局限性在剧中也很好的体现出来。
麻风村中,大夫以身试药
◆中医大夫的付出,剧中的大夫们追求一种心医精神,为了病患什么都可以做到,为病患直接用嘴吸脓疮这种事,在剧中,在许浚大夫和其师父柳义泰眼里都是平常不过的事情。
◆中医的丰富,该剧挖掘中医的小细节,小文化到了什么程度呢?该剧的第六集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针之喜:
「九针之喜」是东汉名医华佗发明的,是一场显示针术功力的才能考试。在活鸡身上插入九根不同种类的针,直到看不到针头为止,不能让鸡感到疼痛或死亡。插针的人,要对鸡的内脏和肌肉了如指掌,否则无法达到如此境界。因此第五针称之为「凡医」、第六针为「教医」、第七针称之为「名医」。华佗只准许达到此一境界的弟子为病人诊治。第八针称之为「大医」,如果可以施到最后一针,即第九针的话,就能够以一根针诊治所有病症,称之为「太医」。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情根本无法相信,震撼的以为九针之喜不过就是杜撰,觉得根本不可能,其实九针之喜在民间一直有传承,寻访大夫途中便认识了一位,可以做到九针之喜的大夫,也是深圳一家中医馆的馆主,因馆主非常低调,就不透漏姓名了。
大方向上,《医道》更是讨论了中医千年来讨论不尽的话题:
◆“学医是照顾一方百姓,还是为了加官进爵?”;
《东医宝鉴》编纂完成后,许浚放弃官位回到家乡
◆“面对疫情, 挺身而出还是保全自己?”;
年老的许浚在疫情中积劳成疾去世
◆“师徒之道:谨遵师命,还是敢于突破?”;
许浚大夫与师父柳义泰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大夫,是一名心医?”。
演员服装“破烂”,好剧不一定一味追求高颜值
《医道》还讲述了古朝鲜最负盛名的古代医书《东医宝鉴》的编纂过程,《东医宝鉴》固然地位不可小觑,我们中国这种集大成的著作也有很多,我们中国有更多的大医,可是就是没有一个让大众喜闻乐见的媒介来展示中医的历史与现在。比如张仲景,不仅是一方太守,而且是一方明医,现在多少医家学习他的《伤寒论》治病救人,常常效如桴鼓,再比如傅青主,一个才情与痴情都不缺的中医大夫,明末清初的千古奇才,不仅医术了得,还是道家思想家、书法家,著有《傅青主男女科》,誓不向清廷低头,母亲妻子因病而死,他才走向医学道路,妻子过世后,从未再娶。这些中医历史不都可以改编成非常吸引人的电视剧吗?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的历史原型也令人敬佩的,非常好的素材来源,为什么一定要掺上王侯将相的故事,就不能严肃一点吗?《女医明妃传》只能是一部流于表面的对中医的宣传,“医”不是重点,“明妃”才是重点,恐怕不能起到深刻的影响作用了。
女医真美,不要皇上们可以吗?
《医道》的影响力
《医道》的影响作用有多大呢?很多人看过《医道》后去学习了中医,我们中医同城的忍冬深受《医道》影响,放弃了从事十多年工作积累,转行进入中医行业,从最底层的调剂员做起,到如今三年发起了中医同城,我们要做最接地气的中医互联网信息平台,解决本地都市人群,中医师和患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我们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大众认识不到中医药的疗效卓著。
二是患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中医师,所以我们有了《明医寻访记系列》。
三是让大众知道中医不再遥远,所以我们有了《发现深圳的中草药系列》。
我们平台如今虽然力微,同事间做起工作来常常激情澎湃,没想到还能发现这么多那么好的大夫,那么贴心的中医馆。可是也常常感到愤怒无奈,现在的情况是喜欢中医的人固然很喜欢,更多的人对中医一点概念都没有。是时候利用一些大众媒介宣传中医了,不要那种没有影响力的宣传,要那种打动人心的宣传。《医道》在韩国的收视率高达63.7%,直接引起了一股学医的风潮。导演李炳勋也提到这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为什么中国没有“《医道》”
因中医宣传的接受者观众?
钦佩《医道》的拍摄水平之余,为什么我们中国没有深刻描述中医,影响力大的影视剧。为什么在韩国更具有教育意义的《医道》收视率比《大长今》高,而在中国正好相反,《大长今》在国内火爆,《医道》却惨淡无比。首先我归咎于大众媒体出不了这样的作品,但是我不满意这个答案,想不通更进一步的原因,我就一直想,原因更在于影视剧的观众。
来源于某新闻网络平台
与生命相关的救死扶伤让中国观众感到沉闷,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收看节目的吃瓜群众们的接受度的问题。大众不喜欢严肃的教育题材,市场自然就没有深刻的作品了。想想挺悲哀,我们的收视冠军更多的是勾心斗角题材,好像大家最需要提高的是心计而不是修养。需要深入挖掘中医宣传竟然提到了整个吃瓜群众的素质问题,这挑战的人真的有点多。别的修养我无能给出建议,可是中医知识的修养,就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得不给,在中医这个行业里,这是我的责任。中医的修养不仅是对中国千年文化的修养,更是对自身与家庭健康的修养。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深入的了解中医,从而判断健康需不需要中医的帮助,中医也不是市面上流行的吃瓜群众难辨真假的养生知识,那都是中医的片段,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中医,甚至对中医来说是一种亵渎,部分养生知识经常把生命简单判断为吃某种东西就能健康无虞,把生命与医学也想的太过于容易了。吃瓜群众想要的生活上的幸福,工作的干劲都逃不开对健康的重视,很有必要获取中医知识来为健康加筹码,请对市场上的中医宣传作品要求高一点,不再满足于流于表面的中医宣传作品,从而接受到更加真实的中医。
为什么中国没有“《医道》”
因中医宣传的提供者-媒介?
其实,各种形式的,真实又喜闻乐见的中医宣传作品还是很多的。比如吸引我入行的《名老中医之路》,影响力大的公众号《油麻菜》,纪录片《本草中国》,纪实文学《田原寻访中医系列》,广播节目《国学堂》。遗憾的是这些作品的普适性不够广,那种轻松又有内容的影视剧可能更为大众所接受。电视剧天天都在播,真正能打动大众,影响大众的作品又有多少?祈求不要再利用中医噱头,不是说有几个中医符号就做到了中医宣传,这样的宣传不过是流于表面。我期盼有《医道》这种深入挖掘的作品出现,让中医影响到更多的群众,更多的群众健康从而受益,健康可能不止中医能够给你,西医也可以,但还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从而在健康之路上多了一种选择。我盼望着那一天,《张仲景传》或者《傅青主传》,或者其他跟中医有关的影视作品红遍大江南北,让更多的人在娱乐之余便了解到了真正的中医。我也相信这一天应该不远了:首先政策上中医一片向好,《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刚刚出台,中医药知识也即将纳入小学生课本,很多中医宣传媒介受到越来越多大众认可,另外宣传渠道也越来越接地气,比如直播和自媒体等形式也欣欣向荣。只不过我们需要正本清源,更加严肃的对待中医宣传,需要接地气的扎实措施发展中医,毕竟健康从来不是儿戏。
傅青主 作品
傅青主男女科
傅青主书法作品《心经》
中医是我们依然在享受的中华文化遗产。严重一点说,现在的中医,在这两千年的文化长河里还处在一个衰落期。只有我们中医药行业的人想着中医宣传远远不够,而是在享受中医药服务的大众,要求自己真正了解中医,而不是盲从中医,对中医宣传要求深入内涵,而不是浮于表面。而中医药界的诸位同行,在其位,谋其政,到了宣传中医的时候了,担起各自的责任吧!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zytongcheng
中医的养生观?
1.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未病思想。?
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丹溪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
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是可以办到的,这种预防为主的养生思想告诉人们,必须自幼注意养生,平时注意养生,尤其在生命的转折关头,尤应高度注意养生。如能持之以恒,即可防衰抗老,预防衰老疾病的发生,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周易·系辞下》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徽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哲学的精华?
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
1992年WHO组织能力GOM国际研究小组,1996年该小组总结报告明确指出:?
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许多国家已经到了可供性的边缘。?要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解决这个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
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
20世纪末,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曾邀请两年75位诺贝尔得主,以“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为主题,会聚巴黎,并与会后发表《巴黎宣言》:?
好是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
这正是两千年“上工治未病”的现代版,它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
2.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
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中医养生文化中亦体现出这种原则。?
中国传统医学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论?
中医养生学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里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整?体看待。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事社会之中,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生存。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了的客观事实。?
中医养生从“天人相应”和“七情六欲”等观点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贯穿在病因考查,诊断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各个环节中,如强调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
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也要与疾病和谐相处。?
所谓的和谐就是平衡,不要把疾病当做敌人。要学会适应。做到“带病延年”。?
3.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养生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双方。《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形成和生长发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
人体养生,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自我锻炼,药物作用都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人的衰老,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故防治衰老,贵在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称,强调平衡的哲学根底。?
4.动静结合的恒动观?
中国哲学对动静的辩证关系认识很早,《周易》中就提出“动静有常”,《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自然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只有运动,才发生变化,只有运动,才产生万物。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全部过程,始终贯穿着一系列内部矛盾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升降出入。?
《内经》提出“高下相占,升降相因,而变化矣”。运动是自然规律,也是维持人体健康最基本的因素,生命运动?的规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发生障碍就是患病。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指导防病治病。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中国哲学亦有“主静”说。老子说:“清静为天下之正”,“不俗以静”;明蔡清说:“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以其气运于内而不泄耳,故仁者静而寿”,中国的道家、佛家思想都是主静的,禅宗的坐禅,道家气功都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中国养生学也受此影响,发展成养生、修身理论,吸收了道家气功为医疗气功。?
这里的“静”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另一种运动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的相对的,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是养生保健之大旨。?关于“中医养生知识总结与反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寄蝶]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412-3268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寄蝶”!
希望本篇文章《中医养生知识总结与反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中医养生知识总结与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医养生知识总结与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