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数学科普书的读书日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数学科普书的读书日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数学家的眼光》讲的不是解某一类数学题的技巧,它告诉读者的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重在帮助读者全面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家的眼光》被中外专家誉为是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普佳作。
数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不同:在常人看来十分繁难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觉得很简单;常人觉得相当简单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认为非常复杂。 张景中院士从中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通俗生动地介绍了数学家是如何从这些简单的问题中,发现并得出不同凡响的结论的。
《数学家的眼光》通过一系列中学生熟悉的“简单的问题”,说明数学家是如何从这些普通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出发,步步深入、分析和挖掘出有广泛应用的深刻规律。使读者了解数学家做事、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显示出数学的深刻、透彻,能够达到一般讨论所不能达到的地步;又展示了数学家的穷追不舍、孜孜以求的探索真理的治学精神。使读者在读来既轻松、又兴味盎然的情景中了解并慢慢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很早就读过张景中先生的文章和书,尤其是他以“井中”为笔名写的文字。但第一次认识张先生是在1989年,当时应四川省数学会之邀到峨眉山为数学奥林匹克教师培训班授课。空余时间听了张先生的一节课,他给小学教师讲“鸡兔同笼”,印象很深,确有“啊哈,灵机一动!”之感,处理方法通俗、绝妙。
张先生的经历很不简单。他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下放新疆时做过中学老师、在中国科技大学教过少年班、担任过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教练……也许正是他深厚的数学功底加上这份经历,使他成为最了解、最关心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国内著名数学家之一。张先生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为青少年撰写了大量广受好评的数学科普作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应该是他的代表作了。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又入选首批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数学家组成一个群体是他们有共同的思维习惯,张先生把这称为“数学家的眼光”,这个提法好,很平等、易于让人接受。数学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这种看问题的眼光和角度的不同,而不是别的什么。在中小学开设数学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体会数学家眼光的机会和环境,教师们应切实地意识到这一点。
《数学家的眼光》通过一系列中学生熟悉的“简单的问题”,说明数学家是如何从这些普通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出发,步步深入、分析和挖掘出有广泛应用的深刻规律。使读者了解数学家做事、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显示出数学的深刻、透彻,能够达到一般讨论所不能达到的地步;又展示了数学家的穷追不舍、孜孜以求的探索真理的治学精神。使读者在读来既轻松、又兴味盎然的情景中了解并慢慢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张先生一直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为建立“几何定理机器可读性证明的理论”做着出色的工作。可贵的是他善于把他在研究工作中的思想、方法通俗、形象地介绍出来,传达给更多的人。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理论基础是“消点法”,说得再简单些就是面积。几何大厦是由一个个漂亮的小屋组成,欧几里德选了一个入口、选了一种路径走遍了每一个小屋。在《新概念几何》中,张先生试图带着大家另选一个入口、另辟蹊径地走一走、逛一逛。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张先生对平面几何的情有独钟,可以看出他在整理几何体系时的独到见解。20年前,张先生就提出用“面积方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现在这套办法已经被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掌握,在解决数学奥林匹克问题时的优势尤为明显。平面几何在人的理性思维训练上的意义是独特的,这有点像体育项目中的体能训练。乒乓球运动员是要反复练习发球、接球、削球、抽球这些实用的基本功,但是也要拿出相当多的时间花在练习举重、跑步、耐力等不那么“立竿见影”有用的功夫上,只有有了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发挥水平、打好比赛。
应该衷心地感谢张先生的书、感谢他为数学科普所做的工作。也真的希望更多的“张景中”关心、支持、实践这件事,在中国出现几个马丁·加德纳式的人物!
其它:
书名:《离散数学(上)》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材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它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形式语言、自动机和计算集合等。
第一章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命题
一、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一个非真即假的陈述句。
1)命题是一个陈述句。
2)该陈述句表达的内容非真即假。
我们把这样的命题逻辑成为二值逻辑,把以这样命题作为研究对象的逻辑成为古典逻辑。
二、命题变量
我们约定用大写字母表示命题,用小写字母表示命题变量。命题是指具体的陈述句,是有确定的真值;而命题变量的真值不定,只当将某个具体命题代入命题变量时,命题变量化为命题,方可确定其真值。
三、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能分解成更简单的命题的组合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它又称原子命题,它是不包含任何的与、或、非一类联结词的命题。
把一个或者几个简单命题用联结词(如与、或、非联结所构成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也称为分子命题。
第二节 命题联结词及真值表
联结词分为两类:
1)真值联结词,由此联结词构成的复合命题的真假完全由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决定。
2)非真值联结词,由此联结词构成的复合命题的真假不完全由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的真假来确定。
一、否定词 ┑
否定词“┑”是个一元联结词。一个命题P加上否定词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命题。记作 ┑P,这个新命题是命题P的否定,读作 非P
命题P与命题非P的真假是互异的。
二、合取词 ∧
合取词“∧”是个二元命题联结词。合取词将两个命题P、Q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新命题P∧Q,读作P、Q的合取,也可读作P与Q。其中P、Q可以是简单命题,也可以是复合命题。
只有P、Q都为真时,P与Q才为真,否则为假。
即:
P=T
Q=T
P∧Q=T
三、析取词 ∨
析取词“∨”是个二元命题联结词,将两个命题P、Q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新命题P∨Q,读作P、Q的析取,也读作P或Q.
只有P、Q都为假(F)时,P∨Q才为假,否则P∨Q为真。
即:
P=F
Q=F
P∨Q=F
四、蕴涵词 →
蕴涵词“→”也是个二元命题联结词,将两个命题P、Q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新命题P→Q,读作如果P则Q,或读作P蕴涵Q,如果P那么Q。其中P称前件(前项,条件),Q称后件(后项,结论)。
规定只有当P为真而Q为假时,P→Q=F,否则P→Q=T
即:
P=T
Q=F
P→Q=F
P→Q=T下,若P=T必有Q=T,这表明P→Q体现了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
P→Q下,若P=F可有Q=T,这表明P→Q体现了P不必是Q成立的必要条件。
P→Q的真值表
P Q P→Q
F F T
F T T
T F F
T T T
┑P∨Q的真值表
P Q ┑P∨Q
F F T
F T T
T F F
T T T
在P、Q的所有取值下,P→Q同┑P∨Q都有相同的真值
即:P→Q=┑P∨Q
真值相同的等值命题以等号联结。这说明→可由┑、∨来表示,从逻辑上看“如果P则Q”同“非P或Q”是等同的两个命题。
五、双条件词 =
双条件词“=”(有的书中用的是双箭头号表示)同样是个二元命题联结词,将两个命题P、Q联结起来构成新命题P=Q,读作P当且仅当Q或P等值Q.
只有当两个命题P、Q的真值相同时,P=Q的真值方为T
P=Q的真值表
P Q P=Q
F F T
F T F
T F F
T T T
第三节 合式公式(简称为公式)
合式公式定义:
1.简单命题是合式公式
2.如果A是合式公式,那么┑A也是合式公式
3.如果A、B是合式公式,那么(A∧B)、(A∨B)、(A→B)、(A=B) 也是合式公式
4.当且仅当经过有限次地使用1,2,3所组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
约定联结词按┑、∨、∧、→、=的排列次序安排优先的级别。
第四节 重言式
一、定义
命题公式中有一类重言式,如果一个公式,对于它的任一解释I其真值都为真,就称其为重言式(永真式)。如P∨┑P是重言式。
显然,由∨、∧、→、=联结的重言式仍是重言式。
一个公式,如有某个解释I0,在I0下该公式真值为真,则称其是可满足的。
如果一个公式,对于它的任一解释I其真值都为假,就称其为永假式(矛盾式)或不可满足的。如P∧┑P就是矛盾式
这三类公式的关系:
1.公式A永真,当且仅当┑A永假
2.公式A可满足,当且仅当┑A非永真
3.不是可满足的公式必永假
4.不是永假的公式必可满足
二、代入规则
A是一个公式,对A使用代入规则得公式B,若A是重言式,则B也是重言式。
为保证重言式经代入规则仍得到保存,要求:
1.公式中被代换的只能是原子命题,而不能是复合命题。
2.对公式中某命题变项施以代入,必须对该公式中出现的所有同一命题变项代换同一公式。
第五节 简单自然语句的形式化
一、简单自然语句的形式化
二、较复杂自然语句的形式化
第六节 波兰表达式
一、计算机识别括号的过程
合式公式的定义中使用的是联结词的中缀表示,又引入括号以便区分运算次序,这些是人们常用的方法。
计算机识别处理这样表示的公式的方法,需要反复自左向右,自右向左的扫描。如对公式
(P∨(Q∧R))∨(S∧T)
真值的计算过程,开始从左向右扫描,至发现第一个右半括号为止,便返回至最近的左半括号,得部分公式(Q∧R)方可计算真值,随后又向右扫描,至发现第二个右半括号,便返回至第二个左半括号,于是得部分公式(P∨(Q∧R))并计算真值,重复这个过程直至计算结束。
二、波兰式
一般地说,使用联结词构成公式有三种方式,中缀式如P∨Q,前缀式如∨PQ,后缀式如PQ∨
前缀式用于逻辑学是波兰的数理逻辑学家J. Lukasiewicz提出的, 称之为波兰表示式。
如将公式(P∨(Q∧R))∨(S∧T)的这种中辍表示化成波兰式,可由内层括号逐步向外层脱开(或由外层向里逐层脱开)的办法
公式(P∨(Q∧R))∨(S∧T)的波兰式表示:
∨P∧∨QRS
以波兰式表达的公式,由计算机识别处理的过程,当自右向右扫描时可以一次完成,避免了重复扫描。同样后辍表示(逆波兰式)也有同样的优点,而且自左向右一次扫描(看起来更合理)使可识别处理一个公式,很是方便,常为计算机的程序系统所采用,只不过这种表示的公式,人们阅读起来不大习惯。
数学小丛书》
中国的数学科普书籍,不乏一些经典之作,有些更是传世精品,可惜大部分印数不多,基本上不超过5000册,有些经典已不再版,令喜欢数学的人一书难求。
近年非常可喜的一件事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由数学大师和著名数学家撰写的《数学小丛书》,2002年由科学出版社结集重新出版。
在这套丛书18小分册中,华罗庚一人就写了5本小册子——《从杨辉三角谈起》、《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数学归纳法》、《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华老的科普文章有一大特色,即创造性。在这种科普小文中,他依然能在一些问题上有自己独创性的思考。比如《数学归纳法》中对李善兰恒等式的证明。 这里面流传着一个故事:50年代初,匈牙利著名数学家Paul Turán (他发现了图论中著名的图兰定理)来华访问,在华罗庚所在的数学研究所做了一个报告,报告中他对来自清末数学家的一项数学发现——李善兰恒等式给出了一个证明。这本是中国人发现的定理,证明却不是中国人。华罗庚作为一个中国数学家,深具民族自尊心,回到住所他冥思苦想,终于在天明前给出了该恒等式的另一证明。天明一早,在他送别Paul Turán时,给了Turán一张纸条,Turán一看,发现那是华罗庚对李善兰恒等式的一个简洁证明,相较于他要用到一些高等数学的证明而言,显得非常的初等而漂亮!不知当时Turán什么反应,我想至少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智慧吧。
传承这种科普文章风格的现在有张景中院士,他的《数学家的眼光》(2007增补版),对微积分的基础做出了非常别致的思考。该书被一些数学家推崇备至,甚至得到陈省身的赏识,陈省身在致张景中的信中,建议该书译成外文出版。张景中的其他数学科普书籍一样精彩,有《帮你学数学》、《漫话数学》、《数学杂谈》、《从根号2谈起》、《新概念几何》、《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数学与哲学》等等,这些书被辑成《院士数学讲座专辑》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张景中还主编了一套《好玩的数学》,这两套书籍有的十分适合小学初中的学生来看。
华罗庚的这些小册子影响比较大,丘成桐中学时代学习数学时,就得益于华老的这些科普书籍。科学时报《丘成桐:青年学子要培养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中记者描述:因家境贫寒,中学时,丘成桐买不起书,就到图书馆和书店去看书,数学家华罗庚的书让他受益良多:“我们那时的书很少,主要看祖国大陆出版的书,因为大陆的书很便宜,我至少读了15本华罗庚先生的书,如《数论分析》和《数论导论》等,这些书的内容都漂亮极了。也看了陈明哲写的一些小册子。所以,我比课程早一个学期做完所有的习题,听数学课成为一种享受。” 华罗庚的这些小册子及他的一些文章曾被汇编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在80年代出版。最近被分为两册:《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和《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数学大师华罗庚献给中学生的礼物》,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重新出版。但有一些篇章没有收录,比如非常精妙的《有限与无穷,离散与连续》。
关于如何学习数学,我个人觉得华罗庚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是不二之选。华罗庚本身就是自学成才,关于如何读书和研究,自有一套独到方法。他的这些文章,虽然带上了一些时代的烙印,但去除那些政治上的东西,个人认为那些文章可称得上数学学习圣经了。同样内容的书换个书名《华罗庚:下棋找高手》,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再版。
数学小丛书里还有吴文俊的《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段学复《对称》,史济怀《平均》,闵嗣鹤《格点和面积》,姜伯驹《一笔画和邮递路线问题》,龚升《从刘徽割圆谈起》,范会国《几种类型的极值问题》,蔡宗熹《等周问题》,江泽涵《多面形的欧拉定理和闭曲面的拓扑分类》,常庚哲、伍润生《复数与几何》,柯召、孙琦《单位分数》,虞言林、虞琪《祖冲之算pi之谜》,冯克勤《费马猜想》。
我注意到,这些传世名篇居然还需要数学天元基金的资助,才得以再版,令人唏嘘。
丘成桐所说的华罗庚的两本书《数论分析》和《数论导论》,我想是记者记错了,应该是《数论导引》和《高等数学引论》吧。丘成桐进入大学前,数学水平就相当高了。大师向来是直接向大师学习!
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有关的书籍
阅读数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但读哪些书比较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帮孩子建立数理逻辑的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DK 儿童 数学思维手册
这本《DK儿童数学思维手册》是DK公司精心打造的青少年数学知识科普图书,它从我们的生活说起,展示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浅显易懂的内容、有趣的思维游戏,培养小读者的数学思维,为小读者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趣的科学·有趣的数学2:数学 魔术 师
怎样才能知道头的重量但不必把头砍下?是什么使丌成为世界上最奇怪的数字?约翰尼?鲍尔用一种有趣的且真实的冒险经历来讲解奇妙的数学 故事 。这是发现事物如如何运转的一种基本的,不可思议的神奇的方式。
3、数学真好玩
《数学真好玩》被世界知名学府意大利都灵大学列为数学普及计划的指定读物。在书中,当过40年数学老师的爷爷将一个个数学故事娓娓道来,看似枯燥的数学概念也变得好玩、形象又实用,让孩子们发现数学的乐趣,享受数学的美妙。
4、有趣的科学?有趣的数学:玩转数与形
你知道最大的数字有多大吗?我们都知道一张普通的纸会有两个面,你有办法让一张纸只有一个面吗?看起来简单的数字却有着大学问,它蕴含着宇宙最根本的秘密。我们期待着你学好数学,为这本书再增加更多的趣味内容。
5、DK玩出来的 百科 :奇趣数学游戏
这本书里, 谜语 难题、视觉幻象、数字和文字游戏、身体挑战、迷宫应有尽有,现在开始,用接下来的三页内容,训练你的大脑适应逻辑的、以及横向的 思维方式 !在立体纸雕中找图形,用解码轮盘解除一条加密信息!
6、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1-3(套装共3册)
这套书完美地阐释了数学的本质,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13种基本数学思想,层层深入,完美阐释数学的本质。以两个小矮人贯穿全文,图文并茂,讲故事、出谜题、做游戏,游戏背后蕴藏数学概念让孩子以最简单、最科学的方式走近数学,爱上数学!
7、数学星球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星球上。购物、找路、建房、修路、制造机器……哪一样少得了数学。天气预报、网络加密、**中奖、谱曲、绘画……这些居然也都和数学有关系!花瓣的数量和分布方式,树冠的形状,知了的寿命,这些自然现象中都隐藏着数学定律!
8、奥德赛数学大冒险
书中的小主人公奥德赛一边在四大文明古国探险,一边学习各种数学知识。比如利用*小公倍数,逃离了迷宫;利用乘方,一月之内暴富等等!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让他充满了力量,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9、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数学故事专辑:奇妙的数王国(典藏版)
奇妙的数王国、猪八戒新传、长鼻子大仙、熊法官和猴警探、梦游“零王国”、神秘数、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7和8的故事等。
10、中国科普名家名作·趣味数学专辑:故事中的数学(典藏版)
按“小说中的数学”、“笑话中的数学”、“ 成语 中的数学”、“童话、寓言中的数学”等形式全新呈现数学故事。谈详柏教授还将许多国外的优秀数学科普作品翻译给中国读者,其中包括世界著名数学科普大师马丁·加德纳的作品。
相关 文章 :
1. 辩论的逻辑学基本知识
2. 世界上年龄最小教授
3. 小学生的数学手抄报要怎么排版
4. 三年级数学复习手抄报
1. 数学与生活(修订版)
推荐10本不错的数学科普书籍
作者:远山启
译者:吕砚山 ,李诵雪,马杰,莫德举
日本数学教育议会创立者远山启数学教育改革理念实践之作
生活故事,诠释小学至大学
数学的原理与精髓
人性思维 消解“应试数学”带来的数学恐惧感
本书既包含了初等数学的基础内容,又包含了微分、积分、微分方程、费马定理、欧拉公式等高等数学的内容。作者运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和东西方各国脍炙人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数学知识和原理一一呈现,犹如一本有趣的故事集。读者从中不但了解了数学的风貌,而且也能懂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与物理学、化学、天文地理乃至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关联。
2.神奇的数学:牛津教授给青少年的讲座
推荐10本不错的数学科普书籍
作者:Marcus Du Sautoy
译者:程玺
牛津大学数学教授Marcus du Sautoy作品
本书作者从浩如烟海的数学宝库中挑选出五道价值高达百万美元的谜题(只要揭开任何一道谜题,就可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励)。在描述每一道谜题时,作者都引述了大量有趣的故事、搭配实例或游戏,以轻松的笔调,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
本书并非为找到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们而写。相反,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多是为了传播数学的知识,激发大众对数学的热情。
3.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
推荐10本不错的数学科普书籍
作者:大栗博司
译者:尤斌斌
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东京大学Kavli 数学物理联合宇宙研究机构研究主任 《超弦理论》作者 大栗博司 赠给女儿的“私房”数学科普读本
日本数学启蒙名作
日本《每日新闻》《钻石周刊》推荐图书
日本神户大学文理综合素养课程选定数学读物
全书以用“数学语言”解读自然为线索,用生动故事和比喻重新讲解了数学的核心原理与体系,并且讲解了把数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思维方式,是数学入门,重新理解数学的科普佳作。
4. 数学万花筒
推荐10本不错的数学科普书籍
作者:伊恩·斯图尔特
译者:张云(1)(2),何生(3)
知名数学科普作家、华威大学数学系荣退教授Ian Stewart作品
五十多年收藏精选,汇集趣味数学游戏、谜题、故事和八卦
适合各种程度的数学爱好者阅读,深入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万花筒》系列是知名数学科普作家、华威大学数学系荣退教授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五十多年收藏精选,是数学科普畅销经典。
《数学万花筒1(修订版)》和《数学万花筒2(修订版)》 对旧版译文进行了全面整理提升。《数学万花筒3:夏尔摩斯探案集》为最新出版。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透彻了解数学有趣而迷人的一面,激发想像力;亲自参与到数学中,体验发现带来的兴奋;了解数学的重要发展,不管来自四千年前还是上一周。
5. 思考的乐趣
推荐10本不错的数学科普书籍
作者:顾森
知名数学博客Matrix67作者顾森的数学笔记
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数学文化》联合主编汤涛推荐
本书内容大多是从作者6 年多以来积累的上千篇博客中节选而来的,分为“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之美”、“几何的大厦”、“精妙的证明”和“思维的尺度”五部分。书中基本不涉及高深的数学理论,但是内容新颖、时尚,既有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型话题,又有打通几何、代数联系的富有启发性的讨论,还间或介绍了一些著名数学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信息十分丰富。
6. 你不可不知的 50 个数学知识
推荐10本不错的数学科普书籍
作者:Tony Crilly
译者:王悦
“你不可不知的50个..知识”系列之数学篇
作者通过50篇短文,介绍了数学的起源、π 及斐波那契数列的神秘意义、相对论、混沌理论、数独、复利、费马大定理、黎曼猜想等伟大的思想和系统。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让读者为其深深着迷。
关于“关于数学科普书的读书日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泪湿青衫]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501-1144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泪湿青衫”!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数学科普书的读书日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数学科普书的读书日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数学科普书的读书日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