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

网上有关“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网上有关“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资本加持,头部 K12 巨头先后获得惊人巨额融资,谁会成为赢家?

正在进行时的教培行业治理,对 K12 教培大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育企业纷纷国内上市,存在哪些潜在挑战?有哪些教育启示?

看起来备受疫情影响的教育行业究竟还有哪些投资空间?线下已经不吃香了吗?

2020 年的投资数量较 2019 年下降三分之一,究竟是钱少了?还是投资人更谨慎了?

下一个百亿或者千亿美金级的教育公司会出现在哪个教育赛道?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3 月 31 日下午,由多鲸资本所承办的 EICD 中国民办教育大会 · 资本专场,在蓝象资本合伙人周爽的主持下,基因资本管理合伙人温慧生、21 世纪教育集团执行副总裁刘天航、尚贤创投合伙人葛晋希、学大教育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梁忱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蓝象资本是一家早期教育 科技 投资的机构,通过投资和孵化新兴的教育 科技 产品和创业项目,为中国教育市场增加多样性。

基因资本是市场上少见的完全覆盖教育早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教育投资基金,从 2015 年至现在,大概投出 15 亿,典型项目如老鹰教育今年通过了深交所创业板发审会审核。

学大教育在教育行业深耕 20 余年,其战略投资部倾向于产业投资,看重信息化、技术化和平台化的三大方向,旗下运作三支基金。

过去一年,K12 巨头先后获得了惊人的巨量融资,如何看资本的入局?对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温慧生: K12 巨头中最为典型的是双师大班课,双师大班课模型在三四五线城市有巨大的空间,从供给角度看,下沉市场优质的地面供给要比一二线城市少很多,增长空间大。这种融资投放模式很难停下来,整个行业的获客成本非常高,到今天没有哪一家的经济模型是 健康 的,很难判断谁是最终赢家。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好未来赢的可能性很大。毕竟现在每年线下有几十亿的利润可以支撑线上。纯线上公司肯定有它的空间和必要性,但到底能适合多少人,今天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长远看,下沉市场用户除了双师大班课,还有在线小班课和 OMO 形式可选。家长最终肯定是愿意追求效果,对形式不太在意;最终每种商业形态都有各自的用户群体。

梁忱: 去年,线上和线下拿资金的方向不太一样,线上机构拿一级市场的资金,而线下头部机构更多集中在二级市场。他们都有了互联网 + 的价值,投资机构愿意投入买单。

线上机构有了充裕的资金储备,他们的产品设计、课件动画的感受以及背后的技术加持都非常吸引人。相比而言,线下机构缺乏服务交付的透明化,无法感知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效果。而线上能够做到透明化、数据化,这是他们有优势的地方。

资金的不断涌入,对头部的加持,造成行业马太效应,二八开原则也体现了行业整体趋向成熟。反过来这一现象也会对行业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教育行业偏应用,技术门槛不高,这也压缩了中小型机构获取投资的机会,影响行业前进动力。

周爽: 蓝象是 2015 年成立,到现在投资了 90 多家早期的教育 科技 企业。就在 2015 年的时候就没敢投 K12,进去就已经玩不过这些巨头了。在 2020 年,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现在巨头都已经陷入了胶着战,产品同质化、流量投放水涨船高。

因为目前的主流产品长得太像了,所以我们反而相信截然不同的新打法才有机会。在 2018 年、2019 年我们投了一些教育硬件、OMO、IP 化的教育内容。不知道未来能否长成资本市场的主题。但我们作为早期投资人,认为市场应该有新的苗子长出来。

K12 大班课已经被打得寸草不生了,但其他地方还是有新物种出来的机会。中小教育企业想走流量路线就真的是烧不起,但是创新的打法也倒逼中小企业用不一样的打法来获客。

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培行业治理,对 K12 教培大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行业有怎样的影响?

温慧生: 现在还是能看到线下有大量不合规、采用不负责任教学和营销行为的中小机构,这对教育行业会产生一些负面口碑。监管让整个行业的经营行为进一步进化,长远看利于行业发展。

在 2018 年以前,K12 教培进入门槛极低,老师不需要教师资格证,也不需要办学许可证,随便租个民房就能干,确实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现在的政策细则还不太明朗。「双减」提到不允许线上、线下机构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现在大家大部分靠投放,如果属实,传统的品牌广告不能投、效果广告也不能投,对在线机构影响比较严峻。不过这种情况比较极端,毕竟头部机构学员较多, 社会 影响力比较大。

刚周总提到,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已经不缺了,大家都在把校内资源往校外用。现在缺的是提供给校内的优质产品。就国家发展而言,国家政策一定是 科技 兴国的,要从更底层的信息化、平台化和 科技 化方向去寻找好的投资苗头。

最近纯培训业务的公司纷纷在国内上市,教育企业上市会对企业发展有何影响?存在哪些潜在挑战?

原来我们一直质疑在线教育这几年发展如此迅速,不挣钱。为什么还能存在?事实上,给了我们做教育的一个信号,这本身就是朔本正源的状态。 健康 的商业模式才是合理合规合法的。这得益于几点:一是国家政策支持,注册制打开,如果没有打开的话,这几个项目上市是有一定难度的;二是越早把机构合规化,不作盲目扩张,而是把自己商业模式打造出来越有利于机构资本化。

上市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资本方的认可,尽早拿到钱。并购整合的机会会多,加速行业发展。尽早让行业意识到要为合规和 健康 发展买单,这个是比较重要的。

刘天航: 教育企业通过 IPO 方式在 A 股资本化的意义重大,可以理解为一种破冰之举。之前,教育企业基本都是在美股和港股上市,根据当时早期教育政策监管,2016 年分类政策之前,教育企业基本按照民办非企业法人执行,这一点限制了教育企业首发上市以及发股购买资产。所以后续 A 股上市的公司大多都是采用借壳或者类借壳的方式上市。当前 IPO 过会这几家企业以线下培训机构为主,相比于大学、学历类高中,培训类企业在上市政策监管里要求相对更宽松。随着政策逐渐明朗,后续会有更多的优秀教育企业回归 A 股或者在 A 股上市。

温慧生: 现在有很多线下培训机构都满足了国内上市标准的财务水平。如今政策红利开放,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注册制打开后,没有上市壳资源的红利,那么对于创始人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一定要去上市?上市以后如果没有溢价、增长,上市合规成本很高,市值无法维持,上市并不见得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对于志在高远的创始人而言,上市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能够将人才资源、品牌呈倍数放大。

2020 年的投资数量与 2019 年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一,如何看待投资数量下降的情况?

周爽: 作为早期投资人的体感是,蓝象投早期在行业里面应该是第一轮,明显感觉到第一轮的 ticket 就变得很贵,确实是好的种子少了,而且也都变贵了,所以投资数量是有下降的。

温慧生: 我们 2020 年的投资数量跟 2019 年差不多,平均每年都会投 5 - 6 个成长阶段的项目,早期不算,钱不多。从我们自己角度出发,我们 70% 的钱会投线下项目,中间可能需要用两三年的时间跟创始人沟通,跟他们建立联系,沟通我们能给他们带来的价值。

今年我们在早期在线 科技 方面的投资是大幅下降的。在现在这个节点,流量红利已经是不多了,品类创新有限,新的技术交付方式没有太多颠覆性的变化,标新立异的不多。但是,我仍会继续看好未来 10 年、20 年,AI 的想象空间,一定会有优秀的内容、 科技 方向的公司跑出来。

刘天航: 2020 年投资数量受疫情和政策双重影响,疫情加快了行业洗牌,最为直接的是早幼教、出国留学以及国际学校等 2020 年几乎没有融资,在线、职业教育相对融资活跃。线下培训机构受疫情影响也比较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重了投资方的谨慎和观望。

以 21 世纪教育所在高校领域,在 2020 年的投资数量也偏少了。但并不是受政策和疫情的影响,毕竟高校属于刚需,学生学费每年都是恒定的,疫情停课不停学。根本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找标的偏成熟期,2016 年到 2019 年高校投资特别活跃。优质的可收购标的相对少了,价格也贵了,因此投资节奏也放缓了。

葛晋希: 我们所在的人力资源行业,虽然招聘受到影响,但是由于疫情加速灵活用工的行业迅猛发展,在过去的 12 个月中 7 个月都有关于灵活用工的融资事件发生。

我们对人力资源、企业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是十分看好的,未来有很多的机会,中国也会诞生很多百亿、千亿级的行业独角兽。

梁忱: 我们 2020 年的投资跟 2019 年差不多,比较巧的是很多项目都是在疫情前关停的。不过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出手相对比较少一些。投资行业要看想象空间和发展,去年很多项目可能都会面临生存危机,在不清楚疫情蔓延情况下,我们先以资金安全性为考量,来规划资金使用量。

去年资金量没有缩水,只不过是投资的案例变少了。另一方面原因是,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资金需求变大了,成本变高。在此情况下,类似的项目在我们自己的投资模型下失效了,跟我们的测算背离,这时候只能观望。

预测下一个百亿或者千亿美金级的教育公司会出现在哪个教育赛道?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温慧生: 一是 K12 赛道,面向三四五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地面模式有很大机会。市场规模足够大,解决组织效率、产品交付,以创新模式满足用户需求。二是职业培训,除了中公教育外,可能还会在其他领域诞生。三是跟 AI 相关,未来在特定场景、学科以及知识门类场景下,AI可以代替老师。如果真人老师能代替,这一定是百亿美金级的市场。

刘天航: 看好职业教育未来几年的发展,学历类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及产教融合。

于是这家公司与某人力资源公司成立了产教融合基地,由人力资源公司进行日常运营及招生,甲方提供培训内容,人力资源公司既可以收到培训费用,也可以收到未来人才的服务费,而甲方可以稳定的拥有 10 万 - 20 万人的人才供给。

从校企合作和职业共建模式看,人力资源与职业培训行业的机遇会非常大,这个领域以后会产生千亿级想象空间。

梁忱: 我们认为千亿公司要有这几个标准的点:首先至少是天花板相对高的赛道,空间足够大;其次行业里面有可参考的模型,这样市场上对估值的认可度会比较高;最后是想象空间和可复制模式得到认可。

周爽: 我比较倾向于知识付费、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开放式学习平台可以简单理解为,随时可以上,爱学不学,自由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供商。这样的平台比较符合现在 95 后年轻人终身学习的特质。我们看到一线城市年轻人物质佛系、不买房、不结婚,但愿意天天考证,持续学习,并且逐渐形成付费学习的习惯。

关于“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徭春方]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501-97958.html

(4)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徭春方
    徭春方 2025年01月13日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徭春方”!

  • 徭春方
    徭春方 2025年01月13日

    希望本篇文章《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能对你有所帮助!

  • 徭春方
    徭春方 2025年01月13日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徭春方
    徭春方 2025年01月1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下一个百亿美金级教育公司将诞生何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联系我们

    邮件:Cali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