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

网上有关“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五大城市中学生...

网上有关“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五大城市中学生发展状况调查:青少年身体素质指标提升

国内五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汕头、昆明)中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今天出笼,调查结果显示,五城市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身高和体重等基本身体素质指标在近年有所提高,性成熟年龄提前,但视力下降问题严重,睡眠时间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偏少。

青少年身体素质指标提升

在身高和体重发育速度方面,男生和女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13至18周岁年龄段,男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62、164、168、172、171和170厘米,平均体重分别为52、55、56、62、61和60公斤。女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58、159、159、162、161和160厘米,平均体重分别为46、48、49、52、52和50公斤。不同城市青少年在身高和体重发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本次调查样本中,北京和上海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都显著高于广州、汕头和昆明中学生。

学生认为3门课最重要外语、数学和语文

学校生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是体育、数学、音乐、语文、历史和外语课。中学生普遍认为最重要的3门课是外语、数学和语文。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程是地理、政治和物理课等。

校园三大问题考试作弊、早恋、玩网游

五城市中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影响范围最大的校园问题是考试作弊、早恋和进网吧玩,此外,在校内抽烟、违规发式、奇装异服、奇异发色、校园暴力、离家出走、贿赂教师和未成年人性行为也有一定范围的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高的是考试作弊、校园暴力、早恋和进网吧玩。

学生最大压力是升学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包括与升学和父母要求有关的心理压力、因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谐和经济困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与青春期有关问题的心理压力、来自学校环境的心理压力和因对自己形象不满意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源是升学,即由于升学和考试、课业负担过重和父母要求过高等外部要求产生的心理压力,有60%以上的中学生感到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较大,而感到没有压力的学生仅为5.8%。超过20%的学生报告自己因此而有较大心理压力。

课余活动 室外活动较少

中学生每天有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和家里度过的,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内容丰富,但做作业仍然是课外活动中的首要内容。从活动性质看,中学生报告的课余活动中,家里或室内的活动多,室外活动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课外活动逐渐减少并更为单调。

此次调查的总体方案、调查工具和在北京的调查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郑钢课题组完成的。本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集体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13至18周岁青少年,具体为城市中学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中学生。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他上小学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款网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们很难提得起兴趣。”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3%),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3%)。其他还有:“缺乏坚持的毅力”(53.0%)、“没时间”(50.1%)、“没场地”(40.7%)、“娇生惯养怕吃苦”(3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3%)等。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2007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 何仲凯说。

去年9月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12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3.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3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 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关于“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涵南]投稿,不代表Cali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alibrary.cn/zsbk/202502-114590.html

(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涵南
    涵南 2025年02月03日

    我是Cali号的签约作者“涵南”!

  • 涵南
    涵南 2025年02月03日

    希望本篇文章《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能对你有所帮助!

  • 涵南
    涵南 2025年02月03日

    本站[Cali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涵南
    涵南 2025年02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学生身体状况调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五大城市中学生...

    联系我们

    邮件:Cali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